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读书 / 读书心得
发布日期:2025-04-18 15:29

周德进

  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普及群众教育,致力于文化建设,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卫意识,增强了抗战必胜的民族自信。深刻领悟、传承弘扬新四军启迪群众的宝贵经验,对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贯彻教育方针,为党育人。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根据地致力于普及教育、启迪群众,群众的识字水平得到提高,得益于普遍开展的“全民冬学”运动。这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群众教育中“最大量、最经常、最有效果”的一种组织形式,是针对根据地农民在冬闲时间开展的一种抗战文化教育与全民识字的有组织行动,范围广、学员多、成效大。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要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在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中,抢抓机遇,带头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党培养根正苗红的接班人。

  二、整合社会资源,为国育才。新四军严格执行党中央“教育为抗战服务”的政策和“干部教育第一,社会教育第二”的方针,面对教育机构不到位、师资队伍缺乏、教材编写零基础、根据地群众素质不高等困难挑战,重建军部后,积极协调民主政府与群众团体,有效地组织领导并管理好冬学运动。以盐阜区的群众教育较为典型,城镇有工人夜校,农村有农民识字班、俱乐部等。为保证师资来源,根据地政府规定,所有中小学教师和塾师均担任义务教员,同时聘请当地进步士绅和文化人士。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者更应坚持“人才培养五级梯队”战略不动摇,广泛吸引更多高学历的高校优秀毕业生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爱教、乐教、优教,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

  三、创新工作方法,科学树人。新四军在轰轰烈烈的冬学运动中,组织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内容并结合群众实际情况做启发式报告,组织漫谈讨论,再作总结。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采用“做什么、学什么”,把冬季群众要做的工作交学员讨论,打通思想,统一认识,然后付诸实施。对结构复杂、笔画较多的字拆开来指导学员,将农具、家具的名称写成方块字张贴于实物,以便对照辨认。这些教学方法,既贯穿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又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兴趣。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改变,只有用心用情,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当前“双减”大环境下,教育工作者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用高质量教育质效回报社会对教育高水平的期待。针对部分学生心理个性化疏导需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处牵头和县医院、县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利用大数据分析筛选出身心健康有不好苗头的学生,提前介入,防患未然,科学干预,班主任老师将本班“四特”学生建档立卡,重点关心。

  四、赓续红色血脉,为民兴教。新四军在抗击日寇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患,既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赞扬,又密切了党群军民关系。在阜宁县侉周村,一直传诵着“陈毅托孤”的故事。1942年5月25日,陈毅军长的夫人张茜顺利产下长子陈昊苏。中年得子,陈毅十分高兴,孩子满月当天,披着一身硝烟的他,匆匆从前线回侉周村看望妻儿,并给儿子取名小侉,因当时前线战事紧急,万般不舍的陈毅夫妇,忍痛将儿子托付给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邹鲁山。这舍小家为大家的传奇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新中国成立后被改编成大型淮剧《陈毅托孤》,上演后获得强烈反响,2024年7月,陈昊苏先生还回到盐阜革命老区看望乡亲,寻根慰问。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基因,坚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始终与学生、家长心连心,手牵手,问计问需于学生及家长,围绕教育热点、难点和行业突出问题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在教育质量提升、师德师风建设、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青年教师队伍引领等方面争做排头兵。

 

  (作者系阜宁县实验初中教育集团上海路校区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