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其中CO2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达76%。为控制大气中CO2浓度,国际社会采取了两条主要措施,一是工业的直接减排;二是森林碳汇,叫做间接减排。据估算,1980~2005年,我国森林净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同期工业排放总量的8%,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作出了重要贡献。 森林作为碳库的作用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森林固碳能力强。森林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约80%,森林碳库的增加或减少都将对大气CO2浓度产生重要影响。二是森林固碳时间长。森林所固定的CO2可长期存在于植物体和林产品中。树木只要不腐烂、燃烧,其固碳功能就会长期稳定地持续下去。三是森林固碳成本低。据测算,如果我国将煤使用比重降低1%,尽管CO2排放量可减少0.74%,但同时会造成GDP下降0.64%,减少470多万个就业岗位。工业减排1t CO2成本高达数百美元,而通过造林固定1t CO2,其成本仅为19-34元。因此,发展林业是一条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持经济增长都有利的途径。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08-2012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2%;同时表明发达国家可通过在本国实施造林、再造林等项目,获得减排额度或碳汇;2007年各国达成的《巴厘路线图》,将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排放以及通过森林保护、增加森林面积等而增加的碳汇也作为减缓措施纳入气候谈判进程。因此,发展碳汇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国是世界上CO2 年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在碳减排方面将面临来自国际社会更大的压力。2009年11月26日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政府在2007年6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把林业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国家林业局2009年11月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把发展碳汇林业作为增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江苏是温室气体排放大省,2007年排放总量约为8.2×108t,居全国第4-5位。江苏森林资源比较贫乏;据统计,2007森林覆盖率为16.9%,林分蓄积量约6×107m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省组织编写的《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把加强林业管理作为增加碳汇能力的主要途径,承诺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 活立木蓄积量达到8×107m3以上。森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为我省未来经济发展留足碳排放空间,建议如下: 1. 尽快制定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行动计划。 结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在《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和绿色江苏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制定"江苏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方案,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具体化、科学化,并提请人大讨论通过,形成法律文件,使方案落到实处。 2.把发展碳汇林业作为我省林业发展的中心工作。 建议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质量;加强森林管护力度,减少森林的碳排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程度;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林业科技支撑力度;建立林业碳汇管理机构,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完善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发展碳汇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