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 2016年提案
发布日期:2016-01-26 12:01 来源: 本站原创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的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作为农民工进城后的最大牵挂和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抓好这一特殊儿童群体的管理,保证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项新问题和新任务。

以宿迁为例,目前全市共有留守儿童11.6万人,其中小学生7.5万人,初中生3.3万人。这些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的不足,不少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缺乏严格的督查指导,造成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二是缺乏父母的亲情交流,造成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和障碍。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强烈渴望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难以企及,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三是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造成是非观念淡薄,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由于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约束管教,对很多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出现行为偏差和道德滑坡,纪律散漫,是非不分。四是缺乏家庭的安全监管,造成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五是社会文化环境监管存在漏洞,对留守儿童存在负面影响。随着文化市场各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投入使用,人们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但由于缺乏监管力度,加之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较弱,无法抵挡外界的诱惑,使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的受到侵扰。例如:有些娱乐场所、网吧和电子游戏厅等经营场所违反国家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还未能得到有效制止。有的网吧业主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通宵经营,有不少留守儿童经常光顾此类场所,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实需要,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加快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建议省政府通过制订、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流入城市的务工人员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给予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以切实的市民待遇,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留住农村剩余劳动力,让他们在家乡依然有钱可赚。这些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二是建议增加财政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发展贫困地区儿童事业的扶持力度。建议省政府把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增加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改善的投入,在服务福利项目进行投入,如:医疗保健、基本医疗保障、生活保障、农村青少年校外活动设施建设等。同时应设立特困留守儿童专项帮扶资金,对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提供充分的生活补助,让留守儿童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三是建议大力发展乡村(社区)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家长学校是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主阵地,应进一步规范对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第二监护人培训、打工父母学校等特色家长学校,以及咨询站、服务热线等多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时,应把家庭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正确引导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四是建议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建议省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中,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例如,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及时进行疏导,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