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8年提案
0854 关于落实江苏省建筑垃圾专项治理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建议
日期:2018-04-04 提案者:徐伟南

一、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建筑垃圾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由于未得到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导致建筑垃圾大部分被废弃或填埋,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分析报告》保守估计,未来十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预计到2020年,建筑垃圾将达到26亿吨,2030年更将达到73亿吨。

建筑垃圾是一种再生利用率很高的资源,绝大部分为混凝土、砖瓦等,经过再生处理后代替河砂可用于各种建材,是可以深度挖掘的城市矿产资源。而作为建材重要原料的河砂(石)采供情况却是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以及实施打击非法采砂活动等,河砂(石)原材料开采受限,加上运费上涨,持续推高河砂(石)到岸价格,对城乡建筑行业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2017年10月底,江苏部分城市河砂到岸价是近100元/吨左右,几乎达到2015年平均价格的3倍多,且供不应求,导致许多混凝土站、砂浆站等停工减产或持续调涨价格,建筑行业受到严重冲击。

在国外建筑垃圾已作为一种资源得到广泛利用,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链,从国内情况看,由于政策配套措施没有得到落实,导致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未能得到有效发展。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与应用,我国在城市垃圾处理技术逐渐成熟,已经可以将建筑垃圾及废料重新加工成机制砂石、再生混凝土、再生沥青、水泥原料、道路垫层、道板砖等供循环使用。不少优秀的企业针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市场研发了性能成熟、品质可靠的设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建议

国际上看,日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早在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而后在1991年,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外运建筑垃圾、尽可能重新利用。在荷兰已有70%的建筑垃圾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为将比例提升至90%,荷兰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建筑垃圾的倾倒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并采用砂再循环网络,由拣分公司负责有效筛砂,提高分类再利用水平。

国内来看,面对与日俱增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截至2016年,我国已累计有10个省市和167个地区出台了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2017年,浙江、广东、河南、吉林等地纷纷建立起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其中,河南省针对城市建筑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河砂资源缺乏,连续出台各项鼓励政策,计划在2020年将全省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提高到60%;安徽省计划每个地级市都建设大型建筑垃圾处置中心。而我们江苏省由于配套政策不完善,目前已处于落后阶段。为此建议:

1.借鉴外地做法,加快出台我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配套政策。在今年11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工作报告时,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和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先后作答,表示将对建筑垃圾做到从产生、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监管,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因此,我省应学习借鉴外省经验,加快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有关政策和规划,指导各设市区开展城市垃圾资源再利用的专项行动。

2.借鉴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落实建筑垃圾谁产生谁付费。在城市拆建、城中村改造中,对拆迁的建筑物,根据产生的建筑垃圾当量,按产生吨位进行收费,落实建筑垃圾谁产生谁付费,由政府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企业根据再生处置费用标准进行收费。将建筑垃圾处理费纳入专项预算,指定专业的建筑垃圾处理化企业进行再生资源化利用,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处理,才能提高建筑垃圾利用率。

3.鼓励设置大型建筑垃圾处理中心。一般大型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可以根据再生骨料特性,实现95%以上再生利用。省内部分地市已经开始投建大型建筑垃圾处置中心,但缺乏省级层面的政策引导,还未能在全省全面推行。为防止建筑垃圾不经处理随意倾倒带来的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同时防止技术实力不足的企业对建筑垃圾简单处理后进行二次倾倒,从而导致资源整体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政府应鼓励设置大型建筑垃圾处置中心,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高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由于大型建筑垃圾处置中心投资规模大,回报期长,在不规范小企业扰乱下导致经营困难,让许多有志于进行建筑再生利用的投资企业望而却步。因此,省级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严谨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的企业扰乱市场经营秩序。

4.借鉴危废处理方法,落实联票制度,防止乱倒乱仍垃圾。建议政府对建筑垃圾拆迁、运输、处理、结算实现联票制度。拆迁的建筑垃圾从拆迁现场开始,进行登记,指定运输路线、并根据实际运输量、处理量进行结算,有点类同中国环保危险品处理七联单。这样既可以防止建筑垃圾随意倾倒,也可提高利用率,并鼓励企业进行投资从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事业。对推动江苏省绿色建材行业、减轻环境污染都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