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在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201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镇江市在农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建设使用了涉农资金阳光监管平台、扶贫工作阳光监管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有的是镇江自行开发,有的是省里开发交给市里使用,有的则是移植了兄弟城市的平台。在推进四个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层次,加快智慧江苏建设很有必要也十分紧迫。
一、智慧江苏建设面临的机遇
一是国家宏观政策有支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推进宽带中国建设、促进信息消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智慧江苏建设提供了宏观战略依托,带来了做大信息技术应用特色产业、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城市管理体系的难得机遇。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有需要。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转型发展涉及到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监督能力提升等各方面,智慧江苏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生活、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和城市安全,在提高江苏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现代信息技术有支撑。新一轮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网络向高带宽、应用向深融合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信息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方面发展,与其他产业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服务中形成的各种海量数据通过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整合和分析,为各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了良好基础。
二、智慧江苏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全省云计算中心没有形成合理布局,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各地各条口在开发建设信息系统时,数据存放仍然是各行其是,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
二是信息孤岛日益突出。各业务条口应用系统尚未全面实现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应用亟需提升。各业务审批系统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审批功能受限;技术框架,平台及数据库标准不统一,不能高效利用的规划地理空间数据;环境及市场监管无法实现部门间的跨业务应用综合联动和数据共享;食药监、商务、农业等部门有关食品信息尚未对接、打通;城市运行监控及应急指挥应急数据资源未整合。基础数据库存在数据不一致、无实时更新、缺乏有效共享等问题。
三是应用协同迫在眉睫。没有充分应用数字教育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居民健康档案不能全省流通,跨地区的网络预约挂号及远程医疗服务没有实现。各市都发行了市民卡(一卡通),但是不能互联互通。
四是缺乏统一的协调体制。智慧江苏建设在省级层面目前由省经信委牵头,而各设区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职能部门各不相同,有的是经信委(无锡、镇江等),有的是发改委(南京、连云港),有的是政府办(泰州),有的城市成立了大数据局(南通)。省、市两级经信委、政府办在数据整合共享工作等方面存在职能交叉,不能有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三、智慧江苏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是明确管理体制。建议参考浙江、广东、贵州等省的做法,统一行政管理机制,成立独立的省、市两级大数据管理局,协调推进数据整合共享和智慧江苏(城市)工作。
二是加强资金引导。目前智慧江苏的重点项目、智慧城市的优秀案例在省、市两级都缺乏资金投入。建议省、市两级财政都要加大投入,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智慧江苏建设。
三是加快大数据中心建设。制定全省统一的数据存储、处理、交换标准,建设省、市两级大数据中心,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4. 加快智慧城市群建设。我省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宁镇扬一体化战略均需要各智慧城市实现对接与合作。因此建议打造苏南智慧城市群或宁镇扬智慧城市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