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8年提案
0719 《加快康养旅游融合,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发展》
日期:2018-01-30 提案者:韩晓枫等2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工作节奏加快、大压力,使得亚健康、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在旅游休闲度假中,对健康养生休闲的需求日益强烈,康养旅游市场的需求愈来愈大。由于康养是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条件,以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为需求,结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抗体、医疗保健、养心养颜、健康膳食等形式,以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康复和延年益寿等目的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是一种跨越文化、体育、旅游、园林、卫生、农林等多业态全面融合的新“蓝海”。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明确指出旅游业要促进旅游与健康医疗的融合发展,规范了康养旅游的发展方式,为康养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利好的发展大环境。

我省拥有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山水宜人、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特点与优势;名城古都、运河古镇、田园森林、园林景点等自然资源比比皆是;城际交通顺畅、城乡道路贯通、环境秀美宜居、社会和谐平安,完全具备健康养生、养老和旅游相融合的基础,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全社会“关爱健康、关注环境”,全面打造“美丽江苏”、“健康江苏”。发展密切相关的休闲度假、康体疗养、养生养老、旅游社区等健康产业经济,构建全体验旅游产品、全链条旅游产业、全覆盖旅游公共服务、全媒体营销网络体系,以“康养+旅游+X”的模式不断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新型业态,打造一个“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全方位的康养旅游产业链,已成为新型经济生长与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之一。

经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系统规划与顶层设计,明确定位与发展思路:一是将康养旅游作为我省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对康养旅游融合作为新兴产业进行部署,对康养旅游的目标、定位、布局和重点策略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和评估体系。并在市场准入、项目立项、财税金融、土地利用、医养融合及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建立以主要领导为主的领导小组,明确监管主体与责任,打破相关部门体制机制障碍,理顺、规范、明确在康养旅游融合和产业发展中的职责范围,加强部门协同合作。进一步推动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和意义,加大规划、统筹、指导和监管的力度。三是把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作为供给侧机构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作为塑造新优势、抢占新高地的重要主攻方向,建立以政府引导为基、市场主导为主、合作共建结合的体制机制,加强资本运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合力促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

2.统筹整合资源,形成多元化产业链。一是要统筹协调相关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我省山水灵秀、气候宜人等自然优势和医疗保健、健康疗养等资源的优点,推出保健疗养、中医养生、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益寿养老的相互融合的康养旅游项目,打造集医疗、康复、禅修、养生等为一体的康养旅游融合的产业链。二是进一步挖掘资源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康养旅游市场进行细分、目标定位和康养旅游产品设计,多元化、多层次的为康养旅游团体和个人提供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与服务,加快培育和形成市场主体。

3.加快产业供给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构建“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全国预计10万亿的健康产业市场潜力,一般观光旅游对地方的贡献率为人均140-360美元,而康养旅游的人均贡献率则为10000美元。尽快对我省现有的旅游、医疗、保健、康疗、文化场所等进行充分的整合和提升。在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大优势资源和专业资源的配置,加大山水、森林、乡村、疗养、医疗、文化、养老、养生等资源的融合发展力度,着力建立特色明显、富有内涵、上下游整合的康养旅游产业链及其服务体系。

4.加快加快服务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康养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康养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急需一大批精于经营管理、产品设计、品牌策划、渠道拓展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人才队伍。一是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的专业公司与机构以及相关人才,加大和推进科学利用和开发我省康养和旅游资源融合的研究力度和进程,探索建立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市场。二是加快完善康养旅游职业教育体系,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培养现代化康养旅游的专业人才。三是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有效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兼懂康养旅游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各级各类服务人才队伍,尽快培育和形成我省特色与优势的康养旅游产业产业链,促进我省市场经济的快速转型和健康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我省在国际市场和全球范围的有一张闪闪发光的品牌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