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特别是四年级以下小学生,还不具备自我照顾、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家长接送。目前,江苏省的小学的放学时间大约为15-16点左右, 早于家长们的下班时间17:00。早放学,孩子的接送及看管成了家长们的烦心事。于是,以下几种办法成了无奈选择:让老人照顾第三代;请保姆照顾;委托托管服务。以上几种办法有很多弊端,如:让老人接孩子有安全隐患;增加人力劳动;托管会增加家庭负担。如果中小学校能进一步发挥公益性作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能解决很多家庭的后顾之忧,可为打造“民生幸福区”尽很大一份力量。为此建议将放学时间弹性调节在15:30-17:30之间(有条件愿意早接孩子的家庭可以提前接孩子,没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下班后顺便接孩子),这样还有可能会减轻交通压力。目前,河南省、辽宁省等地已开始着手推行“弹性放学”制度。
具体执行建议如下:
1. 在充分征求家庭和学生意见的前提下,将放学时间弹性调节在15:30-17:30之间。有条件愿意早接孩子的家庭可以早接孩子,愿意推迟放学的家庭的孩子可留校参加活动或自习,等家长下班后顺便接孩子。
2. 调整后,学生在校时间将增加2小时左右,利用这段时间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
3. 为了保证学生足够的休息时间,可适当延长课间休息时间。
4.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和向参加延时班的家庭适当收取一部分费用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但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 5.有条件的社区也可参与进来,发挥同学校的互补作用。 该措施的实行有以下几点好处: 1.体现教师的奉献精神,树立教师良好形象2.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3.有可能降低交通压力;4.可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5.避免孩子回家再做作业或者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的发生。
6.增加孩子在家庭的玩耍时间。
7.家长在家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不是只为了做作业,从而有可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