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全省重大战略来抓,列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的独立板块,12月27日,省发改委出台《关于印发<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意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苏发改苏北发[2017]1540号),徐州发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徐州市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承接点在主城区,主战场在主城区,发力点也在主城区。作为综合实力最强、资源禀赋最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主城区,泉山区责无旁贷,有责任、有条件、有能力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充分发挥泉山区在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的突出作用,泉山区提出以新时代视野、现代化理念和系统化思维,打造“经济活力区、科技服务区、金融集聚区、生态美丽区、民生幸福区、最佳营商区”,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战略部署。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是泉山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振兴转型,打造“强富美高”新泉山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泉山区科技服务业引领作用,增强服务业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具有重要意义。
泉山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具备较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是徐州市高校最多的县(市)区,也是江苏省高校最多的县(市)区之一,拥有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在校大学生10多万人,科技活动人员2.5万人和专业技术人员近6万人,为泉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创新创业的重要土壤。近年来,泉山区大力实施产业强区战略,全力推进“三大商圈”、“八大园区”、“九大服务业集聚区”、一批“千万楼宇”建设,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壮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2017年,泉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6.68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508.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位于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的40个主城区(不含县改区)首位,是淮海经济区综合实力最强、转型发展最快,发展空间最大的主城区。下一步,泉山区将把开展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关键之举,坚持用新时代视野、现代化理念和系统性思维谋划新时代泉山服务业综合改革,通过集中打造1个引领性产业——科技服务业;积极推动2个创新,创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创新推动民生服务业向高质量精细化发展;全力构建2大支撑,建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抓手的载体支撑,建立政府和市场为导向的体制机制支撑,形成泉山区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的“122”机制,不断促进服务业规模壮大、业态提升、结构优化,打造全省服务业发展样板,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为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提供强大产业支撑,为徐州市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为同类城区服务业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和可复制的经验。
建议:
将泉山区列入新一轮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相关扶持政策在泉山区先行先试,促进要素资源和政策措施在泉山区聚焦,全力推进泉山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为徐州市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