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宣传发动、机构设置、战略规划向具体实施转折的关键一年,为贯彻好习总书记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使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重视打造国际化特色至关重要。
(1)从历史上看,江苏就是大运河经济文化国际交流的中心。从隋唐大运河贯通后,大运河沟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诞生了诸如鉴真、崔致远、普哈丁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先贤,也使大运河江苏段扬州、苏州等几座城市逐步成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化城市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2)江苏在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中担当示范作用义不容辞。将中国大运河打造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金名片,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这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党的19大确立的国家战略。世界上有500多条运河,3000多个运河城市,而中国大运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六大世界遗产运河之一,历史最为悠久、里程最长、文化积淀最为丰富,占据世界运河的首位。现在,世界各国运河都面临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开发利用等共同的问题,这为以运河为媒促进中外运河文化的国际交流提供了共同的话题和坚实的基础,运河的第一锹在江苏扬州开挖、大运河申遗由江苏扬州牵头,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际交流中,江苏更应在其中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3)江苏有能力在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中承担先锋职责。在中国,唯一以促进大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为己任的国际组织-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秘书处就设在江苏,该组织经过八年多的运作,在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重要基础,该组织与扬州大学2017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拟在世界运河研究、运河领域国际化教育培训项目进行深入合作,第一个合作项目,借鉴世界其他国家运河保护、传承和利用经验的国内第一本著作《世界遗产运河》正在紧张撰写中,预计上半年就可出版发行,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提供国际经验参考。
所以从历史到现实,江苏都应当也能够在今天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突出国际化特色,为江苏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增添新动力,为此建议:
第一,帮助提升WCCO组织的国际化能力建设,并制定中长期规划,将举办了十届的“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改造为“世界运河文化论坛”,并将此打造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运河文化、主导运河文化国际话语权的主阵地,最终实现由国际组织主办、政府作为坚强后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达沃斯”国际论坛的目标。在论坛期间,建议同步举办国际运河文化博览会、国际运河城市音乐节、影视节、美食节、国际运河城市大学生文体交流等活动,扩大论坛的影响面和影响力。
第二,积极支持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世界运河研究中心和运河国际人才培训项目(运河国际学院)的建设,为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国际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国际智库支持和国际人才支撑。扬州大学一直是中国高校中大运河重要的研究基地,2017年7月,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有关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扬州大学整合全校大运河研究力量,经省教育厅批准,与扬州市政府校地共建大运河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这在全国是第一家,扬州大学作为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的综合性高校,经过长期积淀,集聚了一批从事淮扬文化(大运河文化的六大文化之一)、运河水利、运河遗产保护、运河生态、运河旅游、运河经济、运河国际文化交流的专家学者,具有进行交叉学科融合研究的基础,同时WCCO秘书处设在扬州,又与扬州大学又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世界运河研究中心从事国际运河研究提供了便利。另外扬州大学在国际人才培养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扬州大学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得到广泛好评就是典型的案例,所以支持筹建扬州大学运河国际学院,将其作为江苏运河文化国际交流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建设,并最终建设成为国家级运河国际人才培养和交流基地,可以打造成为继孔子学院之后中国又一重要的国际人才和文化交流项目。
第三,积极组织一系列江苏运河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的活动。如江苏运河非遗海外行、与海外团队合作拍摄、出版一批为海外观众容易接受的纪录片和书籍等;利用目前江苏高校在海外的孔子学院,增加有关运河历史文化的宣传内容;组织在江苏沿运河高校的海外学生参加保护运河生态或遗产的公益活动等;结合江苏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将大运河非遗作为重要元素,组织相应的国际文创设计和推广等交流活动;结合国家十三五旅游规划,将江苏运河旅游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并结合世界名城建设,将江苏运河城市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世界旅行者的高标准体验要求;将大运河江苏段沿河步道和自行车道建设统筹规划,并构建其与文博景点、乡村旅游景点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满足国内外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户外旅游者的需求;还可通过举办江苏大运河自行车国际拉力赛、江苏大运河城市国际马拉松系列赛等一系列活动,提高扩大江苏大运河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