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的保健品的消费占了其中的50%以上。虽然政府有关部门非常重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保健品市市场加强监管,但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或器械时不当受骗的情况仍相当严重,我省也不例外,甚至更加严重。
诈骗分子和不法商家通过送鸡蛋、纸巾、牙膏等小礼品来诱惑老人听课,与老人建立感情,然后填写资料套取个人病史,开展一系列免费保健讲座,“咨询义诊”、免费旅游、“专家”现身说法、“高科技”误导、邀请专家或名医所谓的报告会或会诊灌输一些所谓的保健理念,继而推销人员趁热打铁大肆推销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和仪器,助眠被、通络枕、果蔬消毒机、净水机、呼吸机、医疗器械等,让老年人深信不疑,高价购买了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所谓保健品和器械等。很多老年人家中各式各样的保健品堆积如山,几十年也吃不完;一些身体有病患的老年人,轻信保健品营销人员的说法,把药都停了,延误了治疗,伤害和健康,缩短了生命;另外,有些老年人因为购买保健品导致毕生的积蓄被骗光,后发觉上当导致抑郁而亡,或觉得对不起子女自杀身亡。
老年人之所以易成为保健品欺骗事件的受害者,既有老年人自身的原因,如年老体弱,健康问题多,保健和追求长寿的心情更加迫切;高龄体弱后辨别能力降低;缺乏防范意识,对目前骗子的手段也缺乏了解;有的缺乏陪伴,心灵空虚。也有骗子手段过于隐蔽等原因。如以国家级机构和权威专家蒙骗老年人;通过和老人认干爸干妈、去老人的家里做家务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信任;三是通过一些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以免费赠送小礼品,免费旅游、免费的健康讲座、免费体检等手段吸引老年人。
目前对这些通过所谓的保健品诈骗老年人钱财的不分子的监管和处罚存在难点,监管和处罚都难以完全到位。一是因为诈骗行为发生的时间短,从发传单到他们骗到钱,也不过5天到7天时间,等老人发现上当受骗,诈骗团伙早已跑路了,政府部门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二是老年保健品监管存在难点与漏洞。目前主要从是否存在涉嫌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无照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管,如果商家有正规手续,保健品说明书和宣传单上也不存在夸大宣传的现象,但是销售人员却暗地里向老年人肆意夸大保健品功效,此类状况下,除非有现场录音或录像,否则这种虚假宣传很难取证;三是对此类诈骗违法行为打击力度还很不够,骗子的违法成本也较低。因此,很难从根本上杜绝老年人因购买保健品和保健器械而上当受骗的情况发生,有必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加强防范。为此,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对虚假保健品和保健品欺诈事件的防范能力。如利用志愿者和社会团体等等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宣传健康和保健知识;宣传保健品市场存在的各种欺骗行为,和辨别是否是正规合法的保健品和器械的知识,提高老年人的辨识能力和防骗能力。提醒老年在一定不要轻信经营者推销保健品的功效。需要购买保健品时,应询问清楚其经营资质以及保健品生产审批资质等;并事先咨询亲人或医生。
2.强化日常监管,加强巡查和检查。重点对菜市场、大型超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流动销售点加强巡查,对一些隐蔽在写字楼里的健康讲座场所要及时突击检查。加强保健食品销售的前置审批,从源头上堵住假劣保健食品流向市场的出口,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无照经营,严厉查处冒牌“名医”、“专家”的诊疗行为。
3.鼓励市民积极举报隐藏的销售保健品的行为,有关部门在收到举报信息后及时进行查处。
4.居委会经常动员亲属,组织志愿者看望老年人,解决老年人的孤独和空虚。当他们有身体不适或者寻求保健时,及时帮助他们到正规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