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在我省已超过经济总量的一半,成为我省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它创新力旺盛,行业分布广,吸纳就业能力强,已成为我省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力军,在我省“两聚一高”、决战小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我基层走访和座谈中了解到,小、中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难、创新平台弱、生产和管理人才难留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和周边省市相比,我省的企业生存环境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构建有利于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省委、省政府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已经出台了许多支持发展的政策,但在政府采购中可尝试优先支持国内,特别是省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医保目录方面应支持省内中药企业的发展,如苏州雷允上生产的天佛参口服液、天蟾胶囊、消痛丸、灵宝护心丹和黄蛭益肾胶囊纳入省级医保,支持这些企业品牌建设。
积极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参加军民融合的资质认定,省产业研究院要积极吸纳民营科技企业的参与。邀请国内主要媒体有目标的介绍一些省内的民营科技企业。
构建企业创新团队人才体系。
目前企业创新研发人员,都以团队为组合形式,但我们的人才政策往往是认定领军人物,这方面已有许多政策支持。但团队中的其他骨干,却享受不了人才政策。特别是他们的配偶和小孩,在就业和就读小学等切身利益上得不到照顾,使一些科技民营企业的创新人才队伍未能发挥作用。同时,要积极推动区域间的公积金联网,打消人才流动的障碍,并适当放宽人才认定的年限。
构建小中科技企业的融资平台。
民营科技企业尽管拥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但初创时期往往资产有限,无法作为抵押而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使这些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苏州银行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目前看来,还需要在省级层面上建立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服务平台,和各类天使投资基金、创投基金一起,为我省此类企业发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政府也可采用贴息和保险的方式,提供多种融资解决方案。
构建创新研发大型测试设备的共享平台。
政府要关注新兴产业链的布局,针对民营科技企业初创时难以承受大型研发测试设备的采购,政府可以采购一些共用的大型测试设备,采用分布式平台布置,实现企业的通用共享,减少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设备的产权属于公共平台所有。组建省级公共平台的联盟,并辐射长三角地区,吸引各类民营科技企业入户江苏。
201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