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大运河的发源地,是大运河流经线路最长、滋养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名录点段最多的省份。全省上下按照习总书记批示精神,正在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目前,以大运河遗产城市为主,已有扬州、徐州、宿迁、淮安、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城市纳入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序列中。然而,泰州、南通拥有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开凿的中国最早的运盐河(老通扬运河),作为历经千年时光、承载丰富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更在历史与现在一直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资源为宗旨,泰州、南通亟需纳入。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老通扬运河是由西汉吴王刘濞(前215—前154年)所开挖,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比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开凿兴建的都江堰(前256年)仅晚了几十年,比南北大运河早了760多年,比元朝京杭大运河全线开通(1293年)更早了1400多年。老通扬运河遗产价值高,周边运河文化丰富。老通扬运河扬州段,在大运河申遗期间,已纳入《大运河扬州段保护规划》,并经扬州市政府批准实施,而老通扬运河泰州段、南通段至今没有编制运河保护规划,部分点段周边环境差。因此,尽快把老通扬运河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织编制老通扬运河保护利用规划,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批示精神刻不容缓。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运河文脉为载体,泰州、南通地位不容小觑。 “大运河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河流,更重要的是包含悠久中华历史的文化之河。”相关专家表示。大运河流经的各个城市聚落都被串在一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影响,形成了今天南北交融的经济带、文化带,沿线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苏省大运河在大运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大运河建设初期,即春秋和汉代,吴王夫差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开凿了邗沟;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在扬州、泰州、南通之间开凿了中国最早的盐运河(老通扬运河),起于扬州市湾头镇,经宜陵、泰州、姜堰、曲塘镇、海安、如皋到达南通,全长约160公里;这些运河河道的形成,是大运河江苏段的最早遗迹,是大运河发展史的源头所在,也是孕育大运河的摇篮,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及至唐代,这一地区更成了全国财赋的中心区域。虽然,在遗产申报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泰州、南通未被列入到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相关遗产城市。但是,正是这条母亲河奠定了她们城市文化的历史基础。她们与大运河之间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存在着根冠相连的血脉关系。
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区域协作为指向,泰州、南通作用无可替代。 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地跨长江、淮河,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转向实施区域性开放、协调、融合,包括泰州、南通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就是这一形势和背景下的产物。如今,以江苏为主要中心、涵盖若干大运河沿线城市的长江经济带已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和东中西户主合作的协调发展区域。与此同时,长江三角洲经济带也因泰州、南通等与长江、运河密切关联的城市参与其中,而逐步开始走向纵深发展。诚然,经济带与文化带的建设不能等同视之。但是,区域性经济带的规划与实践,绝不是孤立地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将地理空间、位置格局相关联的城市进行排布,而是基于文化、历史、交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整体把握的结果。另一方面,区域性经济带的发展和进步,必然带动和助推文化区域化发展,囊括泰州、南通在内的大运河城市群是江、河、海沿岸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节点,无论从区域经济带发展,还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角度而言,都是不能被忽视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城市个性为先导,泰州、南通风格独一无二。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在关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同时,注意探索和挖掘相关参与城市的鲜明个性。大运河沿线城市中,苏州、扬州、淮安为代表的江苏段运河多以“活水”的形态流淌至今,这是江苏段运河的共性之处,也是她们区别于北方的其他城市不同之处。就江苏而言,不同的运河城市,又必然拥有一些独特的文化特质,围绕其做文章,才可能形成城市特色。以扬州为例,大运河现存遗产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运河遗产的所有类型,如河道水工类遗产——古运河,文化景观类遗产——瘦西湖,历史建筑类遗产——卢宅等盐业历史遗迹,遗址类遗产——宝应刘堡减水闸等等,这一特点是江苏段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扬州以此为契机,依托运河相关遗产,结合大运河博物馆、展示馆建设,将大地上的运河遗产与展馆内的运河遗产结合,意在打造一条别具特色的大运河扬州段历史文化长廊。再以南通、泰州为例,她们作为历史上重要的运河出海口城市,凭借有利的地理优势,打通了大运河河道与黄海之间的联系,与东亚、东南亚其他国家,建立了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其城市特点和个性是尤为突出的。
综上,建议尽快将泰州、南通纳入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期待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影响下的未来江苏,能展现出一幅幅古代与现代交相辉映、保护与发展和谐共存、文化与经济水乳交融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