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国家不可再生的、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语言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构成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条件。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生活状况(2016)》披露,我国方言现状不容乐观,面临着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局面。江苏是一个方言资源和语言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强省,开展语言和方言保护,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制定方言保护规划
制定方言保护规划,分别在我省北方官话、江淮方言、吴方言三大方言区核定各方言核心区和核心群,以此为基础,从明确方言保护与普通话普及的关系、方言保护与方言研究、核心方言区的保护工作内容,弘扬江苏方言文化,以及方言保护的信息化,方言保护工作体制、方言保护的投入等方面,制定方言保护规划。在方言保护规划框架下,尝试设立方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强化方言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在方言保护规划中加以呈现。
二、开展立体式方言保护
要重视学生方言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一方面要推广普通话,另一方面应不压制、不排斥方言教育和交流,引导和鼓励均衡学生普通话教育与方言教育的关系,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方言角和方言竞赛等方式,形成课堂普通话教育、课间方言交流的氛围。要引导和支持省内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设地方话语言类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方言。还可以在国家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基础上,建议设立江苏方言日,唤醒全社会对方言及方言保护的意识,促进方言保护。
三、建立江苏方言博物馆
教育部、国家语委已于2008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项目。江苏是第一个试点省份,并摸索出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为在全国范围开展方言资源数据库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我们应在总结经验、完善管理的基础上,继续有计划地开展方言数据库建设工作,把建设触角深入至乡镇一级。在此基础上,集中方言资源,通过文字、语音等方式建立江苏方言博物馆。
四、鼓励方言学术研究
目前对方言的学术研究集中在方言的语言、词汇、发音等微观层面,而对方言的使用情况少有研究。关于方言消失的原因、影响因素、消失机制是研究上的空白。加之普通话的推广,方言受到影响已不可避免。因此,加强方言宏观方面的学术研究迫在眉睫。同时,要加强方言类民歌、民谣、民间传说、民间说唱艺术的挖掘、整理和推广,挖掘方言精髓,努力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来保护方言。还要加大语言类、尤其是方言类人才培养力度,为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