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省中小学普遍建立课后服务制度,被列为十项民生实事之一。从近期对常州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开展情况调研的结果来看,学生、家长、社会对课后服务总体满意、反响很好,但也发现课后服务收费成为困扰课后服务持续深入开展的突出问题。
问题分析:
主要表现为:一学期以来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还没有兑现工作补贴,处于无偿服务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课后服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都未出台,不能向家长收取课后服务费用。
具体建议:
为此,建议我省尽快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收费项目。
1.课后服务收费合乎国家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80号)规定课后服务“设定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应当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按有关规定由省级教育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联合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收取课后服务费用完全具备政策依据。
2.收费是建立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环节。国办发〔2018〕80号文指出,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费用、社会捐助等方式筹措经费。这一政策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不一的实际和课后服务并非基本公共服务的性质。常州结合实际,确定了课后服务坚持公益导向、不得营利的原则,采用“政府补助一点、学校承担一点、教师奉献一点、家长分担一点、社会支持一点”的方法筹集经费,合理分担运行成本。目前除“家长分担一点”因为省级层面没有出台收费项目,不能落地之外,其他四个一点都已做到或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3.收费有利于长效实施课后服务。一是尊重教师劳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意味着延长工作时间。课后服务收费是对教师劳动价值的尊重。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形式。随着课后服务深入推进,广大家长希望学校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而学校将会支出更多人员绩效、物料耗费、水电支出、安保投入等经费。收费政策迟迟不落地,会大大挫伤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建立课后服务良性运行的长效机制。
4.课后服务收费符合家长意愿。根据常州社会托管机构的市场行情,看护学生作业这样的普通托管需要800元/月左右。常州市教育局以钟楼区学校为样本进行成本测算,总计需要课后服务经费353万元,折算后成本为延时看管类300元/学期/生、社团活动类500元/学期/生。如果地方财政再给予经费支持,收费更加亲民普惠。课后服务收费符合广大家长的意愿,必将受到广大家长的支持和欢迎。
希望省政府尽快落实出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收费项目,把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这件民生实事真正做到实处,不仅使广大学生、家长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要让广大教师在课后服务工作中收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