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目前我国近视人数已经超过4.5亿,居世界首位。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三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一直出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约3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大学生约90%。与国际相比,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呈现发病低龄化、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已成为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问题,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2018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少年近视问题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部等八部门也联合颁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切实开展近视防控工作,并将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江苏省是一直是青少年近视高发省份,尽管多年来省教育厅等部门一直在采取措施对青少年近视进行防控,但效果并不明显,江苏省的青少年近视率一直维持在高位水平。2018年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江苏省小学生近视率为45.5%,初中生为79.7%,高中生为88.7%,远高全国水平。江苏省的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问题分析:
青少年近视问题与当前中小学生课内外负担过重,电子产品普及,用眼过度、用眼环境不良、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多项因素相关,开展近视防控应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就政府层面而言,需要卫健委、体育局、教育局、广电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部门的协同开展防控。目前,我省的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主要由教育部门联合卫生部门通过学校渠道主抓,其它部门及社会家庭等的参与非常不足,部门间协同不足、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间的协同也非常不足,防控工作缺乏省级层面的统筹协调,未能形成有效的合理。
具体建议:
1、尽快出台江苏省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门政策。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及八部委的文件要求,应尽快根据江苏省情制定我省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门政策文件,做好顶层设计,明确江苏省青少年近视防控目标,防控工作的机制体制、主要举措等,以此作为江苏省开展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法规依据和行动指南。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各个政府部门的系统性工程,为更好统筹协同,建议该政策文件由省政府办公厅颁发。
2、成立省级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领导小组。
近视防控工作是涉及卫生、教育、体育、新闻等多部门及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防控工作中容易出现责任主体不明确的情况。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需要实行多部门联合协同干预机制,建议成立以省政府主要分管领导牵头,省卫健委、体育局、教育厅、广电局、人社厅、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厅等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制定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规划及主要举措,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协调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各具体事项。
3、重点开展近视防控专项工作
近期,在切实落实近视防控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要结合部门职能,发挥部门优势,在协同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下列专项工作:
1、完善学生视力健康体检制度。卫生部门要加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网络、数据收集与信息化建设,每年为所有学生免费提供一次散瞳视力检查,建立学生视力健康档案数据库,实行青少年视力健康预警制度,通过大数据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精准干预。
2、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视力环境卫生专项检查。校外补习、补课等不断加重的校外学业负担是推动学生近视增高的新发原因,卫生部门要对校外培训机构教室采光照明、课桌椅配备、电子产品、教辅材料等达标情况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视力卫生环境。
3、建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制度。实施学生体育公共服务购买专项行动,建议体育部门使用体育彩票基金,为学生购买体育培训、竞赛、训练、场馆使用、赛事观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推行“体育进校园”活动,以延长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减少校外补课及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4、开展“家校联合防控近视行动”。家庭在青少年近视防控中起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推进学校视力健康教育向家庭延伸,实现家校联合防控。
5、开展青少年近视专项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的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积极实施文化引导,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全社会共同重视青少年近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