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我们配合江苏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我省制造业的344家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实施调研后发现,我省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布局广泛,模仿创新能力较强。
问题分析:
但也存在着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偏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极少处于国际主导或领导地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制造业,是我省弥补上述短板的唯一办法。
具体建议:
一、建立健全服务平台
一是建设高水平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为业内企业提供仿真、测试、试验、分析等共性技术服务,加强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加快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加快构建江苏先进的制造业创新网络。
二是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培育社会化、共享式的制造新模式,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大批所在制造领域内技术和口碑较佳的“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通过结构重组、信息化改造、制造组织方式创新等途径加强与配套中小企业的联系互动和合作,在大中小企业之间构建网络型、集成型生产经营关系,三者协同发展。三是拓展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供科技中介、知识产权、科技融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服务、企业诚信管理等服务,并在开发区等原有产业发展载体中导入创新功能,探索建立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
二、落实完善精准扶持
一是继续落实已有的扶持政策。通过在相关部门挂牌,明确责任机构,推动落实现有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的保障政策,特别是要强化落实配套专项资金,对符合政策要求的企业给予专项资金配套和补贴。二是为企业提供更多周全保障。继续积极研究制定制造业标准、名牌品牌战略、上市挂牌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奖励、重大技术改造支持、绿色生产等扶持政策。三是为企业获取发展信息提供便利。鼓励第三方机构定期收集、整理、发布全球制造业动态和科技信息,为全省企业尤其是那些没有足够实力收集全球信息的企业提供相关行业最新动态,便于市场主体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发展方向和研发重点。
三、激发保护创新动力
一是把弘扬精益求精精神、大力开展渐进性创新的产品摆到特别重要的战略位置,再配合鼓励消费者先进而挑剔的需求,发挥消费升级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巨大拉动作用,塑造出一批江苏本土高端品牌,并支撑其产品尽快进入国际高端市场。二是高度重视创新性地运用已有先进技术开发全新产品,培育全新的产业,并制订和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和卫生等技术标准,促进技术革新,使江苏尽快成为国际上新的先进制造业的策源地。三是在重视大企业的同时,更要重视和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让他们能享受便捷的贷款申请服务和优惠利率,还能获得大企业成熟的技术研发成果支持,使江苏成为制造业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培育基地。
四、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一是因地制宜地吸引不同层级总部科学布局。具备条件的如南京、苏州等省辖市,可以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全球区域总部入驻;条件稍次的如常熟、江阴县级市等,可以吸引国内大型企业的地区总部入驻。二是推动各层级总部在江苏落地生根。可从外部引入,通过系统总结梳理各地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将其运用到总部经济招商中,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从本地内部产生,鼓励本地企业将生产制造环节外迁,将企业总部留下,专注创新研发、品牌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还可推动现有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就地转型,设立本地总部,发展总部经济。三是通过总部经济推动技术革新,并带动配套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发展较好的制造业总部率先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具等的研发与应用,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江苏相关制造业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