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淮生态经济区是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组成部分,提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把生态作为苏北发展的根本依托和最大优势,将其摆在首要位置,着力发展绿色生产力,打通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的通道。但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面临着各类挑战。
问题分析:
一、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调研发现,生态环境仍没有迈过高污染、高风险阶段,环境问题呈现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特点。空气质量与省平均水平持平,但与目标差距较大。水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水体不能稳定达到功能区要求,个别中小河流水质不容乐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集中显现,环境风险防范的压力不断增大。
二、 资源能源利用水平较低。该经济区能源结构,可再生能源占比偏低,距离生态文明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新能源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还很小。主导行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大,利用效率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资源能源约束将不断加剧。
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处理负荷率偏低的问题,乡镇污水处理能力薄弱。工业园区废水处理、集中供热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特别是危险废弃物处理能力不足,安全填埋等处理方式存在空白,化工废盐、废活性炭、飞灰、工业污泥等突出类别废物利用能力严重匮乏。历史形成的乡镇工业集中区环保基础设施不到位,污染防治水平较低。农村环保工作还相对薄弱,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实现区域供水,环境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的运转,生活垃圾清运处置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生活污水的处理率较低,污水随意排放、垃圾乱堆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具体建议:
一、以生态文明为方向,构建江淮生态经济区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一是着力培育生态农业。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加强粮经饲、农牧渔统筹发展,进一步推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二是着力发展生态工业。立足做大规模、做强质量、做优品牌的思路,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大力推进工业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集约化发展,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价值链绿的生态工业体系。三是着力提升生态服务业。结合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优势,以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为引领,进一步做强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四大基础服务业,进一步做大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逐步构筑苏北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二、以预防治为原则,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体系
一是在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面,重点是加强工业废气、交通污染、扬尘、油烟污染综合治理。二是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面,重点是保障饮用安全、湖泊保护、河道综合整治、工业水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强化饮用水水源周边环境整治,加强重点湖泊保护,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三是实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开展土壤污染普查,加快构建土壤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技术和修复技术研发,加强典型高风险污染场地修复。强化土壤环境监管,以农田、农产品基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作为监管重点,强化对土壤环境监测管理。
三、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打造江淮生态经济区特色生态文化
一是加强重点文物资源保护。抓好区域文化传承发展,编制重点文物资源保护方案,实施名人故居、古民居抢救保护工程。二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定,着力建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