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824 推动江苏企业“抱团出海”谋发展
日期:2019-01-16 提案者:李琨

2018年10月,我带队赴柬埔寨和缅甸,对部分省属企业所设立的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调研,对在当前形势下,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必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企业“走出去”发展遇到的问题也有了深切的感受。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建设合作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我省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步伐“走出去”。“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成为企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近期,我带队赴柬埔寨、缅甸部分省属国有服装加工企业,针对企业海外经营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我省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是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最大机遇和红利,面对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要素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廉价生产要素、欧美等地区先进技术和潜在的市场,我省企业抓住重要窗口期,纷纷加快布局海外市场。我省“走出去”企业数量众多,资产规模大,以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为例,23家集团中已有13家集团涉及境外投资,拥有控股境外企业94户,资产规模达289亿元,分布在香港、东南亚、非洲、欧美等全球各地,涉及贸易服务、建筑工程、资本市场服务等领域。

二、我省企业“走出去”面临困境

省属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遇到一些问题,也是我省企业“走出去”面临困境的缩影。一是信息不对称,企业面临各种风险。企业对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不熟悉,潜在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法律风险较大。二是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企业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大部分境外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合力,难以改变外部投资环境和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反映,东南亚国家大多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不足、政府官员腐败、缺乏保护外国投资者环境等。三是市场竞争无序。柬埔寨600多家、缅甸5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约有一半企业来自中国,大都各自为战,压价竞争,造成经营环境恶化。四是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由于不熟悉国际间投资规则与法律制度,无法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市场,影响经营效率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意见建议

我省企业海外经营“小打小敲”“各自为战”失败的案例很多,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我省企业“走出去”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政策护航。

(一)加强调研,摸清我省企业海外经营现状。江苏处于“一带一路”重要交汇点,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有整体实力、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我省需抓住历史机遇,助力企业海外发展。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课题调研组,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和实地走访考察相结合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我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助力江苏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规划、工作方案和支持政策。

(二)“抱团出海”,实现多方共赢。建议由省发改委、商务厅牵头,推动整合省内国企和大型民企“走出去资源”,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工业园区等合作园区建设,为企业营造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法律政策配套、具有集聚和辐射效应的良好区域投资环境。推动同行业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联合“走出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业务为纽带抱团“走出去”。实现企业从自发的、碎片化的“走出去”向“抱团出海”发展,形成合力,提高谈判和议价能力,取得多方共赢。

(三)完善配套政策,助力“走出去”企业走稳走好。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建议相关部门完善支持省内龙头企业牵头参与海外合作园区建设的鼓励政策,特别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各类资本积极参与海外项目,对海外园区项目、“走出去”龙头企业给予融资支持和项目贴息。同时,研究解决国企人员出境天数管制严格、外汇出境不便等长期困扰企业海外经营的实际问题。二是搭建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议相关部门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提供投资环境、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文化宗教信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和协调解决问题机制。三是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建议由省委组织部和省人社厅牵头,制订企业引入国际化经营人才的扶持政策,打通海外人才和国内人才使用通道,加强海外经营管理人员待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