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式和对策而举行的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目标。我省于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3年,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目前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户籍人口的20%。近年来,全省各地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医养融合、产业发展、金融支持、独居空巢老人关爱等,养老服务业总体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问题分析:
但对比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对比养老服务体系整体建设水平,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是养老机构区域发展不均衡,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足。以无锡为例,截至2017年底,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最高的版块为41.9,最低的版块为28.8,差距较大;全市养老机构有护理型床位约1.8张,占比为45%,对照省高质量发展检测评价指标体系要求的无锡市到2020年要达到61%尚有较大差距。
二是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医养融合推进较慢,养老和卫生资源结合不够紧密;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不高,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养老机构较少,部分小型养老机构只能勉强开展低层次的生活照料。
三是居家养老服务能力还不高。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老龄人口数量庞大的事实,决定了社区居家养老必然是主要的养老方式。但因为政策体系不完善、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撑等因素,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比较单一,有的仅停留在为健康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上,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四是养老服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和待遇有待提升。目前,全省养老服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稳定性差,多是二度就业的“40”、“50”人员及农村务工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
具体建议:
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老龄事业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总要求,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大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群体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是要完善制度机制体系建设。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全面、深刻、持久的影响,养老服务也是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要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将其摆到重要工作位置,加快制度和政策的完善,尤其是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养老服务水平质量、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养老基金设立管理等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加强调研, 及时形成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养老机构转用闲置物业、税费优惠、医养结合、培训评估、人才培养等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建设,统一政策措施,有效推进落实。
二是要推动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服务设施建设,加强食宿条件、文化娱乐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管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软件服务水平,实现养老服务的高质量、精准供给;推动养老机构区域平衡发展,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局部规划实施刚性,推动各市、(县)区、街道(镇)养老服务用房、设施配建到位;推动医养融合,构建养老、医护、康复机构审批和服务有机衔接机制,大力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的占比,确保“十三五”期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数达到50%以上;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养老服务市场环境和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对不同社会主体投资兴办的护理院和护理型养老机构,实施同等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医保进入等政策。
三是要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发展计划,鼓励在苏高职院校拓展养老服务业教育学科设置,扩大招生数量,提高教学质量,将养老服务业管理、护理、康复人才纳入人才发展计划,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高培训考核质量,确保全员培训上岗;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和奖励补贴水平,研究出台养老机构使用4050人员参照企业享受社保返回奖励政策、养老护理员薪酬指导标准等政策措施,鼓励机构建立护理人员特岗紧贴,提高护理员收入水平;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建立对在养老服务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奖励激励机制,加强对优秀从业人员的宣传力度,推动养老护理员队伍稳心留根。
四是要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整、服务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业园区;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品牌知名度广、辐射示范性大的创新型养老服务企业,开展省级养老服务创新示范企业评选认定,最终实现“十三五”期间全省培育10个省级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20个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30家省级养老服务创新示范企业(机构)以及养老服务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80万个以上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