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老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更有甚至会出现和诱发老年精神病。
问题分析:
2018年我省80岁以上老人已经占老人的40%。到2050年,8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54%以上。而在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60%,其中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老人,比例占到20%-30%。如何让老人有尊严地活着,提高生命质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关爱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此,建议:
具体建议:
1、在吴省长的工作报告里有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定期免费体检一次。那么可否增加一些内容,可以免费上门入户进行一次检查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民政干部要建立8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档案卡片,切实负起监护职责,尤其在安全事故苗头、急重病救治方面堵塞漏洞,防微杜渐。
2、树立孝亲敬老典型,营造全社会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随着白发浪潮的提前到来,老龄问题将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冲击。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关心爱护老年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要从提高公民道德伦理素质教育入手,着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大对“孝亲敬老”先进典型发掘、培养、宣传和表彰的舆论工作力度,弘扬社会正气,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形成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良好风尚。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对老人的心理咨询、诊断、慰藉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3、建立份地区社区的老年社会圈,积极引导老人融入社会,发挥余热,增强老人的参与感。要让老年人融入充满活力的经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的作用,并认识老年的价值,愉快安度晚年。如:以社区为依托,组织志愿者特别是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志愿者,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4、积极发展老龄网络监护产业,加强网上亲情交流沟通平台。开拓老年消费市场,满足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5、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老龄产业,在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又丰富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6、建立新型家庭关系。要在社会帮助下主动做好心理调适,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
7、活到老学到老,而人的年龄有限,而知识领域无限。老年人学习看书学习,可以提高老人的记忆力,提高老人的思维能力,丰富老人的见识,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8、引导老人平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像养鱼、养花、绘画、书法甚至是收听广播,都是不错的兴趣。老年人还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对身体不会产生压力的有趣的体力劳动,这些兴趣会让你的生活被填满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让你的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调节,有延缓衰老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