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666 加强健康科普教育 提升公民健康素养
日期:2019-12-06 提案者:高兴亚等16人

调研情况:

近期,关于“保健品骗局”的消息不断见诸媒体报端,有些事件甚至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不少虚假的保健品宣传都是经过正规媒体宣传发布的,因此,这些事件的频发也引发百姓不满,值得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问题分析:

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审查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各种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一直是保健品虚假宣传的主阵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在电台投放的保健品广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夸大宣传的成分,有些还带有明显的欺骗特征。正是这种欺骗加暴利的特征,使得这类“保健品”在虚假广告宣传上舍得投入,已经成为电台广告的主要客户。电台的这种经营模式也助长虚假保健品的欺骗式盈利模式。目前,对这一部分监管的责任主体不明,规则含糊,多头管理,致使问题长期存在,愈演愈烈。

对于其他形式的欺骗式保健品推销,如:办培训班、虚假体检、网上推销等方式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方式,惩罚的力度也不够。让虚假保健品问题涉及几乎所有的老人,也是引发投诉纠纷的热点。

2.公民健康素养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科普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公民的科学素养普遍不足。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为8.47%。大部分公民,尤其是老人缺乏对保健品虚假宣传的判断力,加上多年来对报纸电台的信任,多数老人都是保健品骗局的“易感人群”。从医学的原理上讲,那些增高、丰胸、强肾,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保健品或药品都是骗人的——这一点多数大众并不知晓。尤其是当他们打着传统中医药或高科技的幌子行骗时,欺骗性更强。

大量的受骗老年人除了经济上受损失之外,常因听信欺骗宣传徒增了精神压力,甚至耽误了疾病的正常治疗。个别受骗严重的老人,甚至出现了意外。同时,经由公众媒体发布的虚假信息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

具体建议:

为解决这一长期影响百姓生活的“顽疾”,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监管。明确责任主体,实施问责制度。畅通投诉举报通道,建立人大政协监管机制。同时,对电台报纸等媒体的广告内容增加科学性审核程序。

二是加强健康教育。主管部门要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大规模地开展科普(尤其是健康科普)宣传活动,要有专门机构负责,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专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