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581 关于在全省推行社区及较大小区配建养老院的建议
日期:2019-01-15 提案者:沈桂明

调研情况: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像江苏这样的发达省份,问题更加突出。        

一方面,老龄人口快速增长。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江苏老龄化率仅次于上海、北京,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三位,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2017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56.21万,占户籍人口的22.51%,比全国高5.21个百分点,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199.9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5.38%,比全国高3.98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和社会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如今的家庭结构模式大多数为传统的“4-2-1”家庭,即四个老人、夫妻双方和一个孩子,意味着两个子女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义务,这无形中加重了家庭成员的养老负担。并且,家庭观念正在逐渐淡化,家庭养老功能也在不断弱化,预计到 2020 年,全国独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左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得不到相应的满足。       同时,社会养老服务资源明显不足,虽然各类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增长迅速(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相比于2012年底的4.43万家增长达226%),但是养老机构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快速增长。官方数据显示,江苏各类养老床位2017年底达到63.7万张,每千名老人只拥有36张床位。另外,养老机构布局不合理、不均衡,主城区一床难求,偏远郊区空置赋闲;养老院建设和服务标准差异较大,服务质量和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问题分析:

政府非常重视老龄化问题及养老保障问题,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娄书记的讲话和黄主席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养老问题和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内容,特别是吴省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十件为民办实事中,就有一项是要加大养老服务力度的实事。这些都说明了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严峻的养老保障形势来看,主要问题有:        

1、养老服务顶层设计不全面问题。养老保障问题错综复杂,要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要进行全局性系统考虑,统筹谋划,因地施策,合理配置,按需解决,不能积累问题。        

2、养老院建设资金短缺问题。要科学合理化解养老院建设资金筹措问题,要通过市场经济方式来解决社会公益服务问题,不能政府大包大揽。        

3、养老院服务标准不统一问题及和经营门槛低问题。养老服务机构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服务能力和水平良莠不齐的突出问题,要在政府主导下,形成养老院经营机构分类标准,明确准入门槛,加强养老院服务能力和标准监管,不能任其盲目经营。 

具体建议:

为了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正规化、长效化健康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紧迫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目标,希望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要求,在全省城镇社区或较大小区规划配建养老院(托老院),全面系统地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1、政府应根据辖区人口情况,像配建中小学和幼儿园一样,在社区及较大小区就近配套建设养老院(托老院),逐步增加养老院有效供给,系统解决养老供需矛盾,真正实现习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2、合理解决配建养老院建设资金问题,在住宅、办公及商业地产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开发商配建养老院条款,开发商建设完成后将资产无偿转让给街道社区使用;        

3、创新养老院经营管理模式,街道社区可以自营、联营,也可以通过招标委托优质养老服务机构管理经营;设立养老院准入门槛,鼓励发展品牌养老院连锁经营;同时,养老院根据能力条件和入院老人情况,制定入院标准,老人可以选择长期居住养老和定时定期托养不同的入院方式;        

4、建设统一规范的养老院基本配置能力和分类服务标准,实现医养结合、家养结合的互联网加一体化养老发展模式,积极打造街道社区优质养老院服务品牌,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养老事业氛围。       

配建养老院不仅仅是解决养老院供需矛盾问题,同时,传统美德会得到更多传承,社会关系会进一步得到改善。配建的养老院就在子女居住的社区或小区周边,老人没有远离家和子女的孤独感,子女也没有太多挂念,可以更加安心工作学习,同时看望照顾老人也非常方便,在节假日及休息的时候还可以把老人接回家住上几天,这样家庭更加幸福快乐。另外,可以方便更多的人走进养老院提供义务服务,养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并建立义务养老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