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561 加强乡村河沟塘荡淤泥治理
日期:2019-12-06 提案者:施振旦等7人

调研情况:

由施振旦提出,然后由专家羊向东修改,结合地方政府领导赵闻斌建议而撰写成提案稿,再由农业农村组委员附议

问题分析:

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则提出要“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十九大提出的振兴乡村战略使实现农村“生态宜居”, 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了“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针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整治,并特别将治畜禽养殖污染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对很多地区划分了限养区和禁养区。我省的环境整治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因为40年来粗放、过量使用化肥、种养分离的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严重污染已经极度严重,短期的整治仍然难以解决普遍存在于我省水网中的水体污染问题。

这是因为,我省位于江淮下游的水网地段,各种河沟塘荡如同毛细血管相连,并最终汇入骨干河道和湖泊,具有截污、水质净化的功能。可以说这些乡村河沟塘荡的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到骨干河道和湖泊的治理成效。例如在许多农村,大小河沟也都是水体浑浊不堪、充斥浮萍水葫芦,甚至一些抽出的地下水也能当肥水使用。这种现象与40年前各地河湖水普遍清澈,不仅能够让游泳洗衣服,还能够淘米洗菜直接饮用的良好水质和生态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在过去几十年来,乡村的小河小沟和塘荡承受了大量农业面源有机污物的沉积、以及农村生活废弃物等,这些含有大量氮磷等污物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在夏季水温上升后会发酵翻腾,从而将其中污物释放到上层水体造成污染。以往农村都在冬闲时出工将村庄附近的河底淤泥罱出积肥用,但当前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村已经没有罱泥的习惯,使水库小塘小河淤泥越积越深。这一方面增加淤积速率,减少水体纳污容量,降低自净和蓄水功能;另一方面,肥水状况下营养盐浓度高,夏季水土界面溶氧低,促进淤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对水体形成黑臭污染。

目前的环境整治主要聚焦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畜禽养殖的粪污问题,未考虑已经存在于水底的污泥的治理(虽然已经开始整治城市黑臭河),因此在很多乡村的河沟塘荡的仍然在夏季都要出现水体黑臭污染的风险和污染问题。

具体建议:

理论上,淤泥与垃圾都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需要通过巧妙的利用,才能将淤泥变为资源。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和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使“两减六治三提升”行动更加扎实推进并产生更好效果,在此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乡村河沟塘荡淤泥治理,促进淤泥肥料化使用的措施,使我省水网能够摆脱淤泥的污染,促进农村更为环保宜居,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1.河沟淤泥清理及利用途径的评价:由县环保部门牵头,组织乡村政府部门开展我省乡村一级的河沟塘荡的名录登记。对水质和淤泥污染现状进行排查和风险等级评估,以确定淤泥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并据此确定是否作为农田肥料化使用或作其他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2.清理河沟淤泥资源化使用的建议:对于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河沟淤泥,则可以采用在冬季罱河泥的做法将之作为农田肥料化使用。对于含超标有毒有害物质的淤泥,则可考虑在其堆积脱水后,作为原料烧制特种青砖用于建筑,通过表面水泥覆盖使有毒有害物质永久固化又不再污染环境。

3.研发推广新颖吸泥喷泥设备:缺乏高效的清理河沟淤泥的机械设备,是目前难以组织罱河泥的重要原因。需要专门设计生产机械化的罱河泥船只和设备,使之方便操作又高速吸泥。也需要研发将泥浆长距离喷洒到农田作肥料使用的“喷灌”设备,以此对河沟高效清淤泥并做肥料化使用。

4.结合必要的配套措施:

(1)省、县环保部门要从全面治理水体污染大局出发,提供专项经费并制订工作计划,向各地河长下达计划任务实行包干,再由河长向社会团体组织或专业企业招标开展工作。环保部门则对照规划进行任务进度和工作效果检查,作为清洁水体工作支付的依据。

(2)环保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地方出台的 “藏粮于地”的冬季休种做法,从而将河底淤泥向冬闲农田“喷灌”作为肥料用,通过轮灌淤泥将一些地方农田全部施用河底淤泥肥。

(3)环保部门要对因承接河底淤泥的农田承包人给予奖励,以促进推广清洁淤泥净化水体的做法并促进农田减少化肥使用。

(4)可以将该做法在一定区域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向其他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