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529 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日期:2019-01-15 提案者:韩晓枫

调研情况: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居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以“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良、乡村特色鲜明、服务服务配套”为目标,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但是,我们在浙江省湖州,安吉等市县调研时发现,目前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还有不少地方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问题分析: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规划编制滞后。长期以来,发展规划编制一般只到乡镇一级,村域规划几乎没有。二是政策配套缺乏。大多县区和相关部门尚未正式出台农房建设实施意见或操作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三是认识难以统一。大多农民和基层干部对农房建设意义认识也不尽到位,由于农房建设政策性强,利益协调工作任务重,实施中矛盾相对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房建设工作的推进。 

具体建议:

新一轮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必须从地方实际出发,重点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值此机会,对推进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高质量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适度超前原则和“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全面覆盖”要求,科学编制或修订村庄发展规划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统筹考虑农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为实现乡村的整体美、全域美奠定规划基础,切实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程性浪费。要提高规划水平,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更要与兴业、强村、富民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要化大力气保护修复自然生态,重点保护山林、湖荡、河道、湿地,搞好湖岸、河湾建设,加快编制农村河道轮浚规划,确保水流循环畅通。重视山坡、水边、行道两侧和景区的植被保护、绿化建设,科学选择、搭配树种、花种,保护古树名木,努力保护乡村风土面貌。要借助农房新一轮建设契机,大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村庄内部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功能,推动自然村有机更新,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 

二、以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为抓手,着力全面提升农村住房风貌。农房改造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着力督促各市(县)、区及时制订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房建设具体办法,因地制宜抓好试点工作。要把农房更新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做到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推动农村环境尽快美起来、农民生活加快好起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通过考察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组织农房建设管理的能力。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房建设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和配合度。要优化土地政策,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盘活农村宅基地资源。 

三、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引领,精心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江苏名片”。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我省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开创性的工作。特色是指“特色生态、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田园是指“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村庄指“美丽村庄、宜居村庄、活力村庄”,最终达到“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村民富、集体强、乡风好”。朝着这一方向,我省应进一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尤其要在“特色”下功夫,根据村庄现状基础,结合自然条件、空间形态、人文特征、建筑风貌、产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坚持一村一方案,因地制宜地策划山水风光型、生态田园型、古村保护型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路径,精心打造一批具有江苏特色的示范性典型村庄,让它们成为一张张闪亮的“江苏名片”。根据湖州市双林镇向阳村全面规划的启发,建议动员、鼓励地方高校、规划设计院所等专业机构选定一个乡镇的某个村开展结对助建活动,为村庄免费(或低成本)规划设计,从而使我省美丽乡村建设早日实现亮点纷呈的局面。对贡献突出的机构,政府予以表彰奖励。 

四、以实施长效管理为保障,切实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服务机制,努力实现整治好一个、管理好一个的长效管理目标。建议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相关政策措施,建立日常管理、内部监督、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科学化、制度化、长效化。要大力引导、积极推进美丽乡村或文明乡村的创建工作,推动农村环境设施不断优化,村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进步,长效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考虑到各村经济收入差异和实际情况,建议推出相关奖励政策,因村制宜,探索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帮扶投入,不断推动城镇环境的管理设施和队伍向农村延伸,真正实现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各村应把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之中,促进全体村民参与到长效管理中。全方位打造美丽健康新农村发展长效管理机制,为全面实现江苏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