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包装产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中国制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包装大国。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包装产业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生产模式仍然较为普遍,商品过度包装现象也普遍存在,绿色化的生产方式与体系尚未有效形成。过度包装,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还极易诱发社会不良风气,加剧不正当竞争,滋生假冒伪劣、销售欺骗等危害。
问题分析:有效治理过度包装,降低消费成本,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绿色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建议
具体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实施办法
1.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完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制度、标准和政策。不同商品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标准,并从生产、包装、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对于容易出现过度包装,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茶叶、酒类、保健食品、化妆品等日常消费品和月饼、粽子等节日商品,要细化包装标准,对包装材料进行限制性规定,并进行重点监管。价格部门要研究完善限制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财政部门要研究完善促进包装物回收利用的补贴政策,税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等。
2.规范商品生产者、销售者责任与义务。一是尽快出台《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将限制过度包装的要求列入企业标准的要求,将商品包装物生产情况纳入清洁生产审核内容,从源头减少过度包装。商品生产者应当建立完整的商品包装信息档案,对商品包装的设计、制造、使用实行全过程记录。同时对过度包装的违规企业加大经济惩治力度。商品销售者应当与商品供应方明确约定商品包装要符合强制性规定,并且在进货验收时对商品的包装情况进行核查。二是探索建立分开销售、自主选择制度。即除初始包装外,实行商品与包装分开销售,与商品分开销售的独立包装明码标价。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购买包装。
3.进一步整合并出台关于包装废物回收的管理办法。将现行的分散在各相关法规的一些适应于包装废物的原则要求和管理政策进行梳理,制定包装废物专门的管理办法,进行包装废物管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包装物强制回收目录,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对列入包装物回收目录的包装物,可以设立押金制度向消费者回收。
(二)加强快递行业的包装管理
针对电商物流包装急速发展的情况,对运输包装制定专门标准,并进行严格监管。尽快出台快递绿色包装行业标准,实现快递包装、物流周转包装的标准化,同时加快快递包装技术升级,推广共享快递盒、可降解包装袋等绿色包装。
(三)尽快建立和完善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体系
进一步明确包装废物污染防治原则、部门分工和责任落实,细化管理目标。对属于再生资源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回收利用,反之按照垃圾分类处理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等多种管理措施。推进定向回收包装,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包装生产厂家、使用商和销售商共同承担包装的回收责任,提高各方环境意识,探索建立密切合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