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439 关于推进宜兴陶瓷文化和产业传承发展的建议
日期:2019-01-14 提案者:范泽锋

调研情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江苏作为全国的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在传统文化遗产上保护、传承上一直全国领先,省委、省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在众多文化产业中,宜兴陶瓷文化产业,尤其是宜兴紫砂文化,有着7000多年的传承历史,是长江流域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闻名全国,紫砂,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名片。当前,推进宜兴陶瓷文化和产业传承发展正逢其时。

一、推进宜兴陶瓷文化和产业传承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最大宗商品。宜兴陶瓷最早出口可追溯到宋代,对外交流最频繁在明代,畅销英、西、法、德、意等欧洲国家,历史上欧洲人称宜兴紫砂为“红色瓷器”, 17世纪,德国人色特格尔仿制宜兴紫砂在欧洲市场销售。解放后,江苏省陶瓷公司就设立在宜兴市丁蜀镇,组织宜兴陶瓷出口;宜兴陶瓷也常常作为“国礼”,代表国家传播传统文化。今年,省委、省政府今年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对外开放大会。昨天,娄书记再次强调“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问题,并且要求将其作为“最大抓手、最大机遇、最大平台”。助推宜兴陶瓷文化和产业传承发展,宣传宜兴陶瓷在中外交流中的卓越地位,在文化层面上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

二、推进宜兴陶瓷文化和产业传承是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力的文化支撑。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就长江经济带来看,一江串起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就53个,占全国总数的43%,这一区域的山水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等异彩纷呈,唯有陶瓷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宋代长江源头苏东坡买田阳羡,手制“东坡提梁壶”来品“阳羡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必须引领长江经济带文化建设,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长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长江文化内涵,助推长江经济带建设,陶瓷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问题分析:

但是,纵观宜兴陶瓷的发展,在技术传承上出现了一些瓶颈,与景德镇、淄博等陶瓷产区发展逐步拉开距离。一是宜兴陶瓷专业人才缺失。宜兴从事陶瓷制作的专技人才近万人,大多数充其量只能称为“工手”,陶瓷产业振兴发展所需 “会设计、巧制作”的“大国工匠”几乎是凤毛麟角,极度缺乏。二是宜兴陶瓷差异化发展不够。在宜兴陶瓷发展历史中,陶艺人普遍文化程度低,大多没有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对陶瓷艺术的创新能力、创作能力普遍偏低,在陶瓷创新传承中有一定压力。三是宜兴陶瓷资源化不够。2006年开始,无锡人大制定实施了《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对宜兴紫砂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为此无锡、宜兴市政府对紫砂资源建立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几乎完全停止紫砂矿产的开采。但一方面由于市场对紫砂矿产的需求,导致了非法盗采紫砂矿产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紫砂矿产资源价值认定存在问题,无法科学、合理认定价值,导致无法对盗采人员量刑,往往是抓了放、放了又抓,屡禁不止。

具体建议:

一、推动宜兴陶瓷文化产业,以陶瓷文化引领长江文化带建设,让宜兴陶瓷再次“活”起来。发挥宜兴陶瓷优势带动以陶瓷特色文化的长江文化带建设促进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江苏作为文化强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上,要瞄准高端文化艺术产品的方向定位,探索适合陶瓷、玉雕、刺绣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制定更加优惠、可靠的支持政策,在长江经济带文化建设上当好“领头羊”,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当好生力军。就宜兴陶瓷,一方面要探索“艺术陶瓷生活化、生活陶瓷艺术化”的宜兴发展思路,创作更多艺术精品;另一方面深化宜兴陶瓷对外交流,加大宜兴陶瓷与日本、韩国、欧洲陶瓷的交流学习,推动宜兴陶瓷人的发展眼光。建议推进紫砂陶瓷的申遗,将紫砂特色小镇—丁蜀镇纳入“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名录中,真正构成有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完整框架。

二、加大陶瓷文化产业传承人的培养,加大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江苏高校多的优势,完善多层次、立体化的陶瓷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继续推动陶瓷文化进课堂,吸引更多年轻学子了解江苏陶瓷发展。建议综合性大学开设增设陶瓷艺术专业,有条件的大学单独设立陶瓷学院,开展本科、研究生招生,建立独立的课程体系。建议在适当时机,设立专门的陶瓷大学,单独培养陶瓷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设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艺术设计专项基金,保障艺术专业高端人才,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保证优质生源和教师资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艺术设计,从事陶瓷设计,确保江苏陶瓷产业发展引领地位。第三是继续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工程,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深化乡土人才“三带”行动,保护好江苏乡土人才,传承好江苏传统技艺,确保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三、合理安排矿源开采,在保护的同时,也让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由省级层面完善《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真正实现紫砂资源保护性开采。由2006年无锡人大制定的紫砂保护条例,在保护紫砂资源上起了非常好的作用,但从条例的执行上来看,对资源价值的认定、对盗采人员定刑量度的认定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导致类紫砂矿产资源保护过度,市场化开发利用不足的问题。建议由省法院、公安、物价部门重新核定紫砂矿产资源价值,明确盗采矿产资源量刑定罪;建议省级发改、财政、文化部门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紫砂矿产资源开采方案,有效杜绝紫砂矿产资源盗采发生,促进宜兴陶瓷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