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懂农业、懂农村和懂农民的专业人才、创新人才、管理人才等现代农业的各种人才是关键。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支撑会极大地影响着乡村发展的步伐,因此加强乡村人才建设和支撑迫在眉睫。
问题分析:
1、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我省广大农村的人材队伍存在较大差别,特别是现代农业生产专业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储备堪忧。
2、总体上,我省农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农村人才结构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低学历多、高学历少;无职称人多,中级及以上人才少;文教卫生等相对多,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少。
3、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来看,农村种植、养殖业专业人才相对较多,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经营人员,乡村等人才相对较少。复合型人才、急需人才严重缺乏。农村实用技术队伍人员年龄老化、专业知识相对老化。
4、近年来,全面实行的大学生村官、组织调干生、不同职级领导挂职等活动,为乡村基层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也使乡村基层组织人材迅速成长,使乡村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力有明显的提升,特别是乡村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用不断加强。但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及乡村工业、旅游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人才输送、培养很少。
具体建议:
1、加大农业院校选调生选拨,充实农村基层专业技术队伍
农业相关专业优秀学生进入农村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可使目前农村种植业和养殖业等相关专业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学历程度偏低、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和技术相对欠缺的状况有所改观。较多的农业相关专业优秀学生深入基层,经过实践锻炼和成长,一部分人一定会爱上农村、会扎根下来,继续为我国现代农业生产报务,他们将是农村现代农业生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核心贮备。
2、设立农业专家特派员,作为引领性人才加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及人才的培训
从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选调农业专家,作为相关专业专家特派员,长期、短期、不定期或轮换制的派驻县、乡、村,加强农业技术指导。作为专业引领性人才,加强粮食、蔬菜、水果等种植专业、植物病虫害防治专业,畜禽和水产养殖及疫病防治等专业技术人员或种养殖大户的技术培训。农业专家特派员制度,可对农村基层政府组织官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经营人员,在短期内对现代农业生产理念、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及农产品经营、销售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改变。
3、加大农村急需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引进输送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需要农业生产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农业产品加工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及旅游发展、生态建设、乡村工业发展等方面的人才。在大学生村官、组织调干生、干部挂职等工作中,加大对这些方面人才的输送;在农村项目建设中,也应加大对农业经营、乡村旅游、生态建设等方面人才的引进。
4、建立农村人才孵育工程
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是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加盟,另一方面是对农村现有人才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村人才队伍的贮备,要有源源不断的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愿意来或愿意留在农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销售。对农村人才的孵育和保障则是农村人才队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农村人才的孵育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量:
(1)推进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养计划。①选择1—2个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产业大户和经济合作组织,将其培育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②切实抓好以镇、村两级干部为主体的农村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丰富培训形式。一是要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二是要突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③做好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拨。
(2)开展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惠民服务站等为基础,全面开展基层科普行动,扎实开展科技知识进村入户。全面提升农村基层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科普行动给农民带来切实效益。
(3)订单式委托培养农村专业人才。根据各地农村专业人才的需求,由市、县政府牵头委托农业大专、职高院校定向培养学生。可以参照国家对师范生培养的相关优慧政策定向培养农业专业的学生。尤其鼓励当地农村青年报考委托培养,可设立本地孩子报考委托培养生的奖励政策。
5、加大对农村人才的保障措施
(1)健全人才激励政策。 ①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技术带头人的选拨和培养;②健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评定,改变职称评审中以学历、工作年限、发表文章等硬性条件,转为以工作业绩为主的评审条件。③适当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人事编制及职称限额。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职称评定及人事编制,是涉及到农村人才切身利益的有效的激励政策。
(2)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费。经费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对农村各级人才的培训培养、以及激励政策。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