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413 关于加快推进江苏储能产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19-12-06 提案者:高纪凡

调研情况: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推进能源革命,实现绿色发展,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光伏发电目前在全球大部分国家已经与火电价格接近甚至更低,光伏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新增电力装机,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署的预测,到2050年,光伏发电将从现在的3%增长到30%以上。为了解决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的问题,储能将是推动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变革的关键技术,尤其是以锂电池和氢电池储能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随着世界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应用场景加速延伸,这几年储能产业每年以倍增的速度在发展。

2017年10月,国家发改委、财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我国首份行业政策性指导文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我国储能产业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技术总体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自该《意见》发布后,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及各地方已出台相关电价、项目、发展规划等政策近50项。江苏作为全国新能源发展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8年6月初发布了《关于转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意见在江苏落地的具体办法。

江苏是能源电力消费大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也是其中重点。因工商电价峰谷差较大,我省率先在用户侧打开闸门。截至2018年初,全省已建成35个用户侧储能项目,总容量达到252Mwh,当前,江苏已成为众多储能系统、电池商争相竞逐的高地。

问题分析:

但是,在江苏省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带动能源物联网整体新兴业态发展的同时,电力市场辅助服务机制不尽健全、电力市场化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也随之凸显,影响了江苏省储能发展的成效。

具体建议:

为加快推动我省储能技术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规划先行,示范引领。

规划先行。结合江苏省实际发展状况,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将储能技术、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规划、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规划、电力系统规划等合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集中资源,突出成效。积极稳妥推进支持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规划编制和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工作。

示范引领。江苏电网容量大,用户差异大,用电量大,要通过政策扶持与引导,创建一批技术领先、规模适当、性能稳定、收益良好的示范项目,形成规划建设、评价标准、技术导则、试点示范实施细则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为江苏省储能发展积累经验。加快完成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进而促进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二、把握重点,协调推进。

围绕市场监管协调、商业模式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逐项推动。

市场监管协调方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能源电力市场。协调疏导民营企业与电网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鼓励和推动民营企业与电网公司协同合作,促进储能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商业模式引导方面。在风光电站发电侧储能项目中,储能电站在快速响应跟踪计划出力、调频调压、平滑功率输出,改善区域电网稳定性等方面的价值尚未被电网对价并有效转化为收益。而在用户侧,储能电站仅依靠峰谷电价差收益,盈利模式单一,且盈利能力受电价政策调整的影响大,不足以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储能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建议根据我省储能产业实际发展状况,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储能市场建设,创新指导商业发展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结合绿色小镇、美丽乡村、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加大对“互联网+”智慧能源与能源物联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

三、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宣传引导。开展绿色、节能、低碳的宣传,全方位提高社会公众意识,使得“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提倡中国传统的绿色低碳生活模式,培养良好的绿色生活习惯。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

推动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加大对储能产业的科技创新投入,积极引进人才,引导社会企业加大对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发展绿色经济;支持专业研究院、科研院所、地方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制定加快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对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对储能技术产品及其入网、调用、结算等辅助服务等进行政策性支持,对储能产业建设和发展实施金融贷款支持,对民营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推动成本下降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激励。

过去十多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支持和引导下,形成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局面。在及时的政策支持和环境营造下,相信未来可以构建中国储能看江苏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