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332 关于加强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的建议
日期:2019-12-06 提案者:农工党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太湖是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太湖地区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07年以来,我省在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上,建立了水源保护、原水互备、区域覆盖、清水互通、深度处理、预警防控六位一体的安全保障格局,没有发生过饮用水安全事故,但饮用水安全的风险依然存在。

问题分析:

一、水环境压力有增无减

太湖流域是我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和产业容量仍在增长,排污总量远大于环境容量,太湖承受的水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国内其他湖泊。

二、水质异味仍未完全解决

水质异味与网围养殖存在较大相关性。虽然多次压缩养殖水面,但多年不科学的水产养殖投放饵料方式以及遗留饵料残渣,造成了饮用水源地在投饵期间二甲基异莰醇升高的主要原因。

三、蓝藻防控仍需严密关注

一是太湖“藻型生境”尚未根本改变。目前,东太湖总磷、总氮浓度分别是此限值的2倍和9倍左右。二是适宜的气象条件直接诱发蓝藻大面积聚集。

四、东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生态呈现恶化趋势

2005年开始正式运行引江济太工程后,太湖的源水主要为长江水,水质相对较差,随着长江的引水量逐年上升,湖水流速加快后湖水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静置自净,水流速度加快导致草种不易生长等,水草较少势必导致蓝藻的大量繁殖。2017年上海金泽水库工程、浙江湖州太湖水厂先后投运,进一步加剧了洼地效应,东太湖水体流量和流向变化加大,水质变差,太湖东部地区总磷总氮波动不稳定,蓝藻聚集等问题屡有发生。

具体建议:

为此,建议:

一、全力推进围网养殖拆除工作。为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位于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围网养殖及网箱必须拆除,积极做好调查论证、政策宣传、专项执法、整治动员、围网清退等工作。同时,加强太湖沿岸池塘标准化改造,进一步强化太湖沿岸3公里内池塘养殖尾水管控。

二、进一步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在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对水源地水质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监测数据实时发送至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平台,开通手机短信报警,及时了解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同时加强对运维商的质量监督,每月对仪器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监测仪器正常运行。建立饮用水水质监测制度,明确检测指标、频次,检测结果上报制度,并定期向社会公示水质信息。不断加强供水企业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对水质检测能力的投入,加强水质检测人员培训。

三、深入研究太湖水生态水安全。建议太湖流域管理局能进行太湖水生态方面的研究,并协调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有关水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协商,在加大取用太湖水量后,如何应对对太湖水生态、水安全、水资源等方面的问题,避免今后出现因太湖水质恶化而导致沪苏浙均无水可用的窘境。同时建议加强太浦闸和泵站的协调配合利用措施,在太浦闸关闸时,要立即启动泵站调水,确保太浦河始终保持一定的生态基流。

四、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能力。充分考虑各种严峻状况,制定周密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演练的针对性、实战性、系统性,确保有效应对蓝藻爆发等紧急情况,确保非常时期居民供水安全。定期修编各类应急预案,成立应急领导机构。供水企业在原预案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类专项预案,包括水源水质污染应急预案、重大生产设施故障应急预案、输配水管线抢修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等。并按照预案要求进行应急设施建设、药剂储备、应急队伍建立,并定期对各类预案进行演练,根据演练情况,及时总结,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进一步强化氮磷污染控制。一是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推进生态引领区建设,全面开展化工、电镀、印染等重点行业和重点园区专项整治。二是深化生活污染防治。开展一二级保护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面完成撤并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推进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高设施运行管理水平。三是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太湖流域生态农业建设,全面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关停搬迁,开展禁养区以外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