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307 关于提升苏北新建高校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日期:2019-01-14 提案者:丁立江

调研情况:

苏北新建高校由于在办学方面的严重同质化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错位发展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错位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打造品牌特色,实现科学发展。

问题分析:

目前,在江苏省167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占江苏省面积53%的苏北地区仅有高校33所(本科院校13所,专科20所)。其中,近十余年新建的院校达24所,大多为以工为主的较低层次的专科办学,同质化办学现象严重,专业重复设置。苏北地区没有一所门类齐全、结构优化,能覆盖文、理各基础学科及应用学科领域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办学类型、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导致了院校间在办学、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为此,建议苏北新建院校科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实现特色发展。

具体建议:

建议实行苏北新建高校错位发展提升竞争力

苏北的新建高校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要立足苏北,定位差异发展,加强内涵建设,打造高校自身发展的区域特色品牌,才能实现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定位错位发展,打造品牌特色。苏北新建高校的基本办学定位:立足苏北,服务苏北经济社会发展,通过错位发展,走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以本科教育为引导,着力发展多样化、特色化、品牌化、集团化的高职教育为主导,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在品牌特色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其办学的地方性、灵活性、市场性特征。充分抓住省政府关于促进苏北大发展的机遇,迅速整合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苏北产业发展,形成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地域性与品牌特色,实现高校品牌发展与地方经济产业品牌发展的无缝对接。这样既满足了苏北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新建高校自身也在品牌特色化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壮大,实现了其竞争能力的稳步提升。  

2、立足苏北发展,彰显区域特色把突出区域特色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学校建成苏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咨询基地,为苏北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一是专业设置。错开传统的专业设置,依托地方经济产业构建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专业的区域特色。从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出发,把发展依托立足于地方,从地方汲取学校生存发展的养分,着力发展具有标志性的地方特色专业。

二是人才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苏北经济发展需要的一专多能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又能投身生产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社会的紧缺资源。苏北的新建高校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人才的实践技能培养。探索校企间、院校间的合作、共建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办学模式。错开传统,创新办学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科学合理调整高校设置,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如何创新办学管理模式,实现各类资源的科学、高效配置是苏北新建高校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按照整个区域发展一盘棋的发展思路,创新办学机制,优化苏北新建高校的办学规划,形成苏北统一的特色化职业院校教育集团,提升整体对外竞争力。

四是社会服务。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是影响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紧紧抓住苏北大发展的政策机遇,抓住高职教育为主的特色,积极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和生产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根据生产的需要确立研究方向,增强科研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关于社会进步、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为地方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引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