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近年来,随着江苏各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青少年基础教育的重视,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作为素质教育的创新形式,将学习和旅行相结合的校外研学旅行市场越来越热,正在成为市场新宠。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内,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可以堪比校外培训机构市场。
但是,目前各地研学游学市场普遍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规范的问题:
一是承办研学旅行的机构不够规范。当前游学服务机构有学校组织、教育培训机构、旅行社及留学中介组织等多元主体,监管方式还不够完善,缺乏游学相关的行业标准、行业协会监管等。
二是研学旅行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游学行程安排不专业、师资质量较低,就是给学生发套衣服,配个导游,仅停留在“到此一游”层面,教育内涵和价值严重缺失。
三是研学旅行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部分游学机构为了谋取利益,雇用“黑车”、无证“黑导”,降低餐饮质量等,不利于游学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障。而且随着市场的细化,游学项目从高中生慢慢转向中学生、小学生,甚至某些产品面向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出行安全更需要注意。
研学旅行肯定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向,提升研学旅行质量、加强研学旅行管理、促进研学旅行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全市中小学校提供教育服务,使中小学生能安全、系统、科学、趣味地进行研学旅行实践,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为此,建议相关部门提前介入,未雨绸缪,切实规范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
1.要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效仿11月26日省政府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98号)文件一样,在全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加大对研学旅行市场检查,对严重失范的研学旅行机构进行及时清理和整治。制定研学旅行机构白名单,提供市场指导价,确保家长和学生消费权益。
2.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意见。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江苏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意见出台》,对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机构资质准入、市场规则等予以明确,并建立服务评价体系,高标准提高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建立若干“营地教育”接待示范基地,统一接待标准,引导研学旅行健康、规范发展。切实从专业标准的角度,规范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和研学从业人员的资质评定。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发挥民办基地等方式,为研学旅行创造条件。
3.要科学合理设置研学课程。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有实效性、针对性。研学机构一定要有导向,研什么、学什么,目标要明确、内容要丰富。如搞一些寻访红色之旅的活动、落实蒲公英行动计划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开展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等,要创新研学形式,以游促学,开发传统文化、生存训练等全方位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4.要注重宣传引导。借助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宣传理性研学旅行,让更多家长了解研学旅行项目的实际意义和价值,理性选择出游目的地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