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192 关于借鉴台湾田园综合体理念、助力苏北地区乡村振兴的建议
日期:2019-01-19 提案者:省台联

调研情况: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实现江苏的乡村振兴,关键在苏北,重点难点也在苏北。近年来,随着苏台农业合作逐步加强,一批台资农业项目落户宿迁、淮安等地,让台湾特色农业在苏北大地扎根落脚,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台湾农业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因地制宜融入苏北乡村振兴提档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高质量发展。

经过调研走访,例如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以阿土伯都市果蔬园、九品香莲种植基地为依托倾力打造的台湾精致农业产业园,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的皇达兰花、台湾柿子园等重点台资企业已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问题分析:

当然,台湾生态农庄在苏北发展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因素和短板。主要体现在生态农庄规划没跟上,功能布局无法优化;优秀人才难觅,长期专职工作的台湾农民少;投资巨大,输血造血能力不够;营销能力不足,采用的还是单打独斗、无组织的经营方式,难以承担开拓市场的巨大成本。

具体建议:

推动苏北乡村振兴,要靠生态经济助力弯道超车。田园综合体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近年来,休闲农业的理念开始盛行,并逐渐向产业化迈进,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助剂,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宠”。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而台湾田园综合体(主要含生态休闲农业部分)庄主他们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都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同时,从政府到经营者,他们不追求短时间的暴利,而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说是“两山”理论在台湾的生动写照。

因此,提出四点建议:

1. 规划先行,农旅互动。政府部门参与规划和辅导,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对休闲农业的管理和咨询,提供补助经费和贷款,而且出台一系列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从省一级到市、县、区、乡镇以至小到一个农场、农户,大都有一近、中、远期的规划,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市场定位、开发原则、项目设置、经费预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闲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和程序化。台湾生态农场的建设都要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所有房子建造以及住宿都各具当地农村建筑和台湾风情的特色,并尽量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如温泉、湖泊、河流、湿地、山林等等。在台湾农业生态旅游方面,摆脱“点对点”的经营方式,以“点、线、面”串联营销,这样就便于旅行社包装不同的旅游线路,每个生态农庄都能与景区旅游结合起来,这就有了客源的保证,从而在资源、客源市场形成了相互带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

2. 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吸引人才人气。增强对于台资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的扶持力度,扩大扶持范围。转变以往由上而下的项目下达方式,通过扩大扶持面,重点将农业协会、服务机构、新型人才等“软项目”纳入扶持范围内,借鉴台湾地区多元化开发农业农村价值的做法,为地方创造出更多新行业新职业。围绕“吃、住、玩、学”四字做些文章。吃,做精致特色菜食,人人都成为大厨;住,建精致特色民宿,人人都当旅店老板;玩,生产地方特色文创产品,人人都是艺术家;学,进行农事体验教学,人人都当培训师。实现人与业的有机结合,就能创造出乡村实现自我持续发展的最大内生力量。同步改善人居人文环境。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农村道路、房屋、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花大力气改善人居环境硬件,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地方文化、民俗、共同历史和传统技艺保护和传承,并进行适当开发。这样,不仅有效增强乡村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也能大大丰富乡村本身的价值内涵,进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值。

3. 打造品牌,增强造血功能。台湾生态农庄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缺乏实体资产,融资困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思路就是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通过品牌的无形资产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破解融资困境。台湾优良农产品品质好、口感佳,吃得健康。同时,台湾农特产品包装也非常精美,比较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通过文创等形式,讲好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与顾客情感产生共鸣。产品的文创背后是对情感的营销。两岸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这些都是台湾农产品牌增值的加速器。通过研究大陆饮食消费市场趋势、互联网+发展、大数据运用等方面,通过结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广、树立产品品牌化,重视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放大品牌效应。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协调人民银行、银监和金融机构等部门,加大对台资农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台资农业打造自主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发挥两岸合力,送技术送媒体下乡。通过有关渠道邀请一批两岸农业技术专家成立智库,为台湾生态农庄提供智力支持;邀请旅游、媒体界代表人士深入各台湾生态农庄体验采访,为他们提供媒体支持,提升知名度,形成多方联动,互惠互利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