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省共有90所高职院校。2018年,全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59.07万人,约占全国高职在校生总规模的6%。全省高职院校招生16.01万人,占全省本专科招生总数的42.43%;输送毕业生19.81万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4.56%。
90所高职院校中,省属院校41所,市县属院校26所,民办院校23所。公办院校、民办院校的比例接近3:1。苏南5市56所、苏北5市20 所、苏中3市14所。苏南地区高职院校数量占全省总数量的比例超过60%。
2018年,江苏高职院校入选全国“服务贡献50强”的比例占全国的24%;入选全国“国际影响力50强”的比例占全国的3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获奖总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及获奖率、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数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规模等内涵发展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江苏高职院校目前共有19 个专业大类、429个专业、3259个专业布点数。2018年,全省高职完成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6.96亿元、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2.38亿元、技术交易到款额3.52亿元、非学历培训到款额3.95亿元,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突破25亿元。江苏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总体和江苏产业结构与分布相适应,为江苏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问题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全国教育大会要求,大力办好职业院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江苏高职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是当前我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政策不明朗、规模受限,亟需从制度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改革释放内需的潜力、激发高职发展活力、培育高职发展动力。
1. 当前,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3+2”、“4+0”等方式为载体、探索构建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必须嫁接普通高等教育来实现,以高职衔接本科教育或高职与本科合作办学的结果最终以本科证书呈现,本科院校占据决定和主导地位。本科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难以实现。
2. 受到教育理念、制度设计、政策文件及社会舆论的压力,高职教育在传统观念鄙视和现实功利异化的夹缝中处境尴尬,高职院校成为“高考落榜生集中营”。“4+0”和“3+2”项目试点院校迫切希望举办并扩大试点规模,籍此吸引招收一批优质生源、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但是,本科院校对职业教育思想认识不统一,加上无明确的政策导向,一些原本已经实施的“4+0”项目也被终止,高职衔接本科或在高职举办本科教育规模受到严重制约。
3. 现有政策将高职教育严格限制在专科层次,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不完整,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严重缺位,高职教育难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高端引领的作用,亟需增强“牵引力”,探索建立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乃至专业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制度,拓展应用型、创新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长上升的途径和渠道。
具体建议: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背景下,我省高职需要大力提升对高端岗位、应用型人才、发展型以及创新型人才的有效供给,提升人才供给能力、创新发展能力、服务贡献能力等关键能力。
1. 加快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位匹配。
世界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经验表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当是以培养应用型、发展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宗旨,具备跨界、灵活、开放、融通等特性的独立完整体系:应当在职业教育内部有完整的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的学历学位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之间等值沟通、衔接转轨和相互渗透。与人社部门联合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的“1+X”多证融通,调动社会多元要素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培养应用型、发展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多渠道疏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的职业教育发展通道,努力完善学制纵向贯通、产教横向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适应技术劳动者、初级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和知识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各层级职业教育办学标准,形成由中职、专科、技术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博士研究生层次梯度递进的独立完整体系,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实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双轨制”并列平行、并驾齐驱,同时搭建高职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等值融通、贯通衔接的“立交桥”。
2.以高质量、特色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优势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建设。江苏90所高职院校中已有15所院校进入国家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行列,省级层面支持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有28所。2017年底,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从省级示范以上高职院校中又遴选了22所省高水平高职院校。这些院校通过多年的项目建设和资源、经验积累,在探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深化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有力提升了全省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根据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鼓励省级以上示范性高职院校、高水平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本科职业教育试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领域,系统培养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甚至在此基础上通过优质企业、特色行业的介入,小班化,集中优质资源,试点培养杰出技术技能人才。推进并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国际标准的建设工作,打造国际合作“江苏高职样本”、“江苏高职模式”。在这样的发展目标引领下,高职院校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在政府优化教育资源结构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大力开展优势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