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动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要求,委员会组织委员赴基层就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总体感到,我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出台系列法规制度,完善五级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推进全民健身场馆建设,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
问题分析:
但是,部分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效能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公共体育服务机构和人员队伍力量薄弱、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
具体建议:
为此建议:
一、充分发挥“大体育”工作机制的作用。各级政府应按照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要求,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健全公共体育服务法规、规划和政策,努力实现科学化、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级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专项方案和年度计划,提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和任务,每年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实施。加大经费投入,形成长效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托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把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综合考核标准。
二、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与教育、文化、卫生、养老、旅游等事业融合发展,探索构建以体育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为龙头,运动与健康促进中心参与,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的体医融合服务网络,推动体医融合覆盖到基层,延伸到群众身边。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农民体育活动,提升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营造健康文明的乡风。加大工作力度,建设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体育服务综合体等综合服务平台,努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公共体育服务。
三、加快推进江苏公共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努力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把发展体育产业、拉动体育消费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产业支撑。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拓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渠道。加大财税价格政策支持,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减免体育领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做好体育消费券发放工作,提高群众体育消费能力。
四、充分发挥公共体育服务设施的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和健身步道服务内涵,大力推进户外健身营地、体育公园、社区俱乐部等深受群众欢迎的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采取财政贴补等方式,在确保教学生产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努力推进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用好省级专项补助资金,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向群众免费低收费开放。完善室外健身器材管理维护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健身服务。
五、全面推进江苏公共体育服务均衡发展。加强农村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建设、群众组织网络和科学健身指导,努力改善农民健身条件。加大对苏北、苏中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体彩公益金统筹,推动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使全省发展更加全面、更加协调、更加可持续。苏南地区要按照现代化的要求,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六、强化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4号),全面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体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行政村文体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在坚持大部制和紧控人员编制的前提下,根据公共体育服务发展需要,通过内部协调,建好基层公共体育服务组织,配强基层公共体育服务人才队伍。推广县、乡两级统筹和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鼓励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从事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