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118 关于服务和扶持新兴青年音乐人的建议
日期:2019-01-12 提案者:石磊

调研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所有制形式、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出现了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 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在这部分群体中, 新兴青年音乐人就是其中一个代表群体。根据党中央的群团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以及《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 》要求,对新兴青年群体的成长发展要特别关注,要以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出发点, 团结凝聚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当前,随着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越来越多青年人投入文化事业,尤其是在音乐领域,中央、省、市等各方积极鼓励青年音乐人的发展。江苏历史文化悠长,音乐相关的文化活动内容丰富,整体音乐文化氛围极为浓厚,涌现出大批优秀新兴青年音乐人。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新兴青年音乐人的从业情况、生活状态、精神追求和基本诉求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在调研中,发现我省新兴青年音乐人群体呈现出专业化程度高、创新热情高、专业类型多元化、发展势头强劲等鲜明特点。

问题分析:

与此同时,我省在青年音乐人服务和扶持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是业务水平展示平台和优秀作品传播渠道不足。长期以来,我省音乐文化氛围浓厚,新兴青年音乐人群体逐年壮大,从各大高校开始,每年都有相关专业人才加入新兴青年音乐人群体。大批优秀新兴青年音乐人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创作大量原创优秀音乐作品,其中不乏众多以传播城市形象和社会主旋律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但这些作品极少有渠道进行推广传播,针对新兴青年音乐人的业务能力展示平台也明显不足,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新兴青年音乐人群体的整体发展。在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优秀新兴青年音乐人都表达了对舞台的渴望。

二是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与服务。调查显示,江苏青年音乐人群体大多是以乐队、工作室、个人等为单位,形成“各自为阵”的发展结构,在业务水平提升、市场化运作指导、自主创新创业等方面缺乏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发展的道路和目标,已成型的独立音乐人很难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谋求发展,从而导致我省新兴青年音乐人群体整体发展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划和目标。

三是职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不健全。目前,我省青年音乐人群体大多的职业状态以兼职为主,青年音乐人的收入来源以演出、定制音乐作品、专业教学等为主,全职音乐人在起步阶段基本工资很低,整个新兴青年音乐人群体都存在月收入并不稳定的问题。已成立乐队、工作室的青年音乐人也因为音乐整体产业的职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得不到可持续发展。

具体建议:

针对这些长期困扰我省青年音乐人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大力推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为青年音乐人提供更多展示平台。给予青年音乐人全体更多的关注和关心,大力支持各类音乐文化类活动的开展和发展,特别是以本土音乐人为主体的演出、比赛等,如南京森林音乐节直通赛、江苏青年音乐节等,为我省青年音乐人群体提供更多有利自身发展的机会。同时,促进我省青年音乐人与其他省、市之间的交流,鼓励青年音乐人多走出去,提升我省新兴青年音乐人群体整体发展水平,并扩大我省文化软实力。

2.建立针对青年音乐人的专业化、系统化指导服务体系。相关指导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动,建立针对青年音乐人的服务体系。并通过高校、音乐工作室等渠道进行定向推广。定期举行沙龙、路演等交流活动,为青年音乐人群体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指导和服务,与此同时,大大增强青年音乐人群体的凝聚力。

3. 设立扶持和培育青年音乐人专项资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音乐文化平台,和奖励优秀青年音乐人和优秀原创音乐作品。搭建完善的线上线下优秀音乐原创作品展示和评选平台,成立专家评审小组定期评审,并通过城市路演、大众评审参与等形式扩大评审范围,选拔具有我省特色的优秀音乐作品和优秀青年音乐人,并给予奖励,促进我省青年音乐群体和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音乐产业孵化器,鼓励青年音乐人发展职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长期以来,我省音乐文化氛围浓厚,文化资源丰富,合理利用优质资源,多部门联动,合力打造有利于扶持本地优秀青年因与人的音乐产业孵化基地,为青年音乐人群体的发展提供优质的硬件、软件条件。同时,积极调动新兴青年音乐人群体的创造性,引导他们想职业化、市场化方向转型。并通过个项激励措施,鼓励优质原创音乐作品,通过扶持和培育青年音乐人群体,将“音乐”打造成我省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