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19年提案
0076 关于我省高新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的建议
日期:2019-01-13 提案者:九三学社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未来产业是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谋求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方向,是优化完善产业体系、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高新园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引导创新要素聚集流动、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是城市发展未来产业最主要的战略力量。布局城市发展,未来产业是先导、高新园区是基础。以高新园区为主阵地,加快未来产业高端化集聚发展,着力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有利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新地标。

问题分析:

当前,高新园区未来产业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

1.未来产业同质化现象明显。省内高新园区从顶层设计分别部署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但在具体规划上,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存在领域交叉、区分度不大的问题,导致各高新园区在确立产业定位时,同质化现象明显。比如科技服务业全省同时有多家高新园区确立为主导产业,是出现最多的产业。

2.未来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很多高新园区由原来的科技园、产业园、科创中心等整合成立,整体产业布局尚未到位,多依据全市部署和自身条件确定当前发展的主导产业方向,而对于引领未来的产业缺乏系统规划。

3.未来产业定位不清。在发展定位中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同。未来产业首先考虑的是产业本身技术特点、市场前景、成长潜力,处于培育期的未来产业体量可能尚不具备主导规模,不能与主导产业划等号。部分园区将当前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拟定为未来产业,缺乏对未来的预见。

4.未来产业培育方式不明确。有的园区虽然确立了未来产业方向,但是针对未来产业特点的生态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尤其是在培育手段和模式创新方面缺乏突破。战略技术和产业研究缺失,缺乏专业技术领域的人才和先锋带头。

具体建议:

为此,建议:

1.去同质化,细化产业领域。对各高新园区未来产业规划进行编制,对各高新园区未来产业实施细致规划,未来产业类别细化到2级至3级,避免产业雷同、同质竞争、争抢资源等问题,有机融合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土地利用等多种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功能区及园区未来产业及细分领域,精准配置和布局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发展所需创新、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关键要素和功能。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打破地域约束和行政壁垒,强化全市不同高新园区之间的产业关联,主动在错位基础上实现协同。

2.统筹规划,坚持创新培育。培育未来产业生态体系,牢固树立 “一盘棋”的思想,形成以高新园区为单元的产业生态圈。加强未来产业领域高水平学科和科研机构建设,积极承接国家、省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围绕未来产业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领域,新建和完善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互联网双创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将云计算、大数据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围绕未来产业发展个性需求,建设一批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和保障设施,形成未来产业园区功能比较优势。

3.明确定位,加强战略研究。开展面向未来的战略技术和产业研究,联合战略科学家、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科技和产业管理专家、科技战略和政策咨询专家等,围绕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和产业创新开展大规模调研座谈,广泛征集专家对未来技术和产业领域的建议。实施靶向引才,充分发挥战略科技人才的集群效应。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应发挥战略科技人才集群效应,以“链式反应”来形成人才持续集聚涌现的局面,针对院士、学术带头人、领军型企业家及团队的需求,量身定制引才政策。

4.科学培育,强化龙头引领。培育独角兽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未来产业的崛起,往往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密切相关。全力推动与国内外未来产业领域龙头企业的全面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各类优势资源的开放共享,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赋能。支持龙头企业跨域拓展市场,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价值链整合能力,在更大区域发挥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知识输出和营销网络等核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促进高新园区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步伐。鼓励园区内龙头骨干企业开放共享创新平台资源,以“互联网+”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