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0年提案
0825 关于加强制度设计,渐进式推进“医药分离”改革的建议
日期:2020-01-16 提案者:林敏洁等5人

调研情况:

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持续扩大,医患矛盾日益成为当前复杂的社会问题。近期,民航总医院杀医案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医患矛盾”已逐渐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分析近年来、特别是我市的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案例,矛盾的根源主要源于患者对于医生获得利益的误解。而这其中,患者对医生开具高价药和不必要检查的意见最为突出。因此,着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建议我省卫生主管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制度设计,渐进式推动“医药分离”改革,最大程度为化解医患矛盾提供制度保障。

问题分析:

“医药分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医药不分是造成医患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医药不分是指医生依据处方权制定患者开具治疗药物。在此制度下,由于个别医生出于赚取利益考虑利用处方权乱开药和滥开药,导致患者群体对医生行使处方权抱有质疑,进而为医患矛盾埋下根源。如近期民航总医院杀医案中,凶犯因对遇害医生所开具药物提出质疑,进而演化成为怨恨,最终出现杀医的严重后果。

(二)医药分离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从国际通行经验看,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已在立法层面强制进行医药分离。日本、瑞士、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虽未强制,但在执行操作层面已经基本普及医药分离制度。上述国家通过医药分离,对医生的处方权形成良好制约,避免了医生倾向于开出高价药等问题倾向,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医药分离利大于弊,对于化解医患矛盾和维护稳定意义重大。实行医药分离制度,一是对医生的处方权形成制约,在源头上有利于杜绝医生倾向于通过开出高价药获得提成。二是将药品资源置于市场竞争环境,可有效避免形成药品价格垄断,逐步形成市场决定药品价格浮动的良性机制。三是医药分离可加快互联网药品行业发展,通过互联网服务介入,在药品调配、物流管理和支付机制上将形成更为便民的模式体系。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实行了药房托管体制,该体制虽是随医药分离进行有益尝试,但该体制与实际医药分离仍存较大差距,须在改革中避免此类倾向。

具体建议:

建议坚持渐进式推进“医药分离”改革

(一)基础阶段——推进处方权改革。建议由我省卫生主管部门牵头,在省属主要公立医院开展试点。一是允许患者获取医生处方,并在处方外流上出台明确规定,推进医生处方权的透明化。二是要求医生按照通用名开药,由药师协助患者选择药品,同时对医生处方形成同行监督,以有效缓解处方不对称等问题。三是为防止医生滥用处方权,市医保可逐步改为按照病种付费管理,并做好合理用药监控。

(二)提升阶段——加快患者用药的市场化进程。一是由卫生主管部门推动,允许医保药店开在医院门口,进一步对医院药房形成市场竞争。二是放宽药品在医疗机构和医保体系的准入,形成促进处方权的竞争效应。三是由我省税务部门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税收政策,形成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药品经营收入的税收政策,推动形成同等竞争条件,促进医院考量利益成本,根据需要确定医院药房的存在必要。

(三)推广阶段——渐进式形成医药分离体制。在处方权和用药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基础上,出台配套政策办法,明确医生负责出具公开处方,患者进行社会化采购用药和医院对医生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基本路径,以便早日实现医药双方经济效益良性循环及多方共赢局面,并形成医疗制度改革的江苏经验和江苏模式,切实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在各个阶段推进的同时,建议我省卫生主管部门能够提高医生基本薪酬,完善提高从事医疗人员的酬薪体系,将医药推销与医生业绩彻底隔离,去除医生的创收重担,使之可以一心一意、诚信可靠地治疗患者。最大程度缓和医患矛盾,建议诚信社会,坚决严惩伤医人员的行为。发挥社会正面舆论,引导公民正确对待医生,形成尊医者爱患者之良风,倡导医患和谐氛围,构建医患信任环境,努力做到人人“患”能解、人人有“医”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