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了“中国之治”新征程,为佛教界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提供了制度支持、开辟了广阔空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江苏佛教界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平稳有序,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大业,与全国人民共同为扶贫攻坚决胜2020贡献力量,通过佛教慈善事业支持陕西、贵州、新疆等兄弟省份发展。目前,在江苏,特别是苏北的乡村,也有部分佛教活动场所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主要问题是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而导致自养困难,特别是有些农村寺院住房有待维修但由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及时维修。自2018年,江苏省佛教协会就发起苏南苏北佛教团体、场所对口帮扶项目,南京市佛教协会帮扶连云港灌南县西来庵、无锡市佛教协会帮扶淮安金湖寿佛寺、常州市佛教协会帮扶徐州宗善寺、苏州市佛教协会帮扶宿迁来龙古寺、镇江市佛教协会帮扶盐城马躲寺,通过捐款、捐物、指导发展等多个方面对于苏北的贫困寺院进行帮扶,持续至今。2020年1月11日,省佛教协会又在徐州市沛县西方禅寺举行“迎新春·送温暖”对口帮扶活动。江苏佛教界的对口帮扶项目是苏北佛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内在需要;是全省佛教实现整体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优化全省佛教工作格局的迫切需要,更是全国扶贫攻坚大业圆满成功的重要一环。
问题分析:
1.江苏,特别是苏北的乡村,比较贫困的佛教活动场所还比较多,发展极不平均,贫困佛教活动场所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教职人员也多呈现老龄化为主,江苏佛教自身力量有限,所以帮扶力度还远远不够。
2.我省有省级佛教背景基金会5家,江苏佛教界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慈善组织总计有30余家。在南北佛教界对口帮扶中,例如苏北佛教界贫困寺院危房的维修、重建等,佛教背景的基金会本应发挥更大作用,但是对于此类项目民政部门是否将其列入慈善项目之内现在还未能明确,存在较大争议。
3.很多中小佛教活动场所住房紧张,有的因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有的场所内的危房也无法及时得到维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住房条件亟待改善。
具体建议:
1.江苏佛教界自身要把帮扶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将其作为促进全省佛教事业健康传承发展的关键之举和长久之策,牢牢抓在手上,通过规划引领、机制保障、项目推进,确保扎扎实实抓出过硬成效;苏南各市佛协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切实把对口帮扶工作与本单位工作一同安排,明确目标,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坚持在提高帮扶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苏北被帮扶的寺院要增强责任感,珍惜机遇,主动作为,奋发努力,坚持在理念更新、基本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不断提升层次和水平。
2.希望江苏省民政部门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将佛教背景的基金会及慈善组织对贫困佛教活动场所及教职人员的帮扶,以及对贫困寺院危房维修等项目列入慈善范畴,把宗教教职人员与普通大众一视同仁,把对佛教活动场所的危房改造与普通公民的危房改造等一视同仁,以最大限度发挥佛教背景的慈善基金会、慈善组织的作用,对于需要帮助的僧尼,给予关怀和帮助。
3.希望党委政府能够支持设立贫困佛教活动场所帮扶基金,对特别贫困的宗教场所和教职人员,对贫困场所的危房及时进行帮助和维修,以保障贫困场所的安全,保障贫困教职人员的基本生活,使宗教界的贫困教职人员也能共享决胜扶贫攻坚大业的美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