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1)在国内分别针对护理机构的经营管理人员、护理人员开展问卷调查。
(2)向国内有关学校和培训机构了解实际培训情况。
(3)通过文献或官方网站查询日本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厚生劳动省有关调查报告。
(4)实际参加日本护理培训,切身感受其人才培养的模式与方法。
(5)通过文献或培训机构官网,查询日本护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等。
问题分析:
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特别是日趋增加的专业化、精准化养老护理需求,近年来,我省针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开展实施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举办养老服务人才交流对接会,组织了国内外40多所院校与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日间照料中心交流对接等。但对照人口老龄化远远早于我国的日本,在养老方面不仅有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同时在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我们通过赴日本学习了解日本的做法和成效、收集学习有关报道、开展问卷调查,总体感到我省养老护理人才表现出总量缺、水平低、培训少,而培养的内容和体系存在不系统、不完善、不精细,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还处于相对粗放、低效的状态。与日本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比较,主要不足表现在:
一是养老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目前绝大部分对于养老的认知还囿于传统,主要是子女为老人养老和请家庭保姆或护工,养老的内容也局限于对身体体能和基本技能的帮助。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政府开始积极推行养老黄金计划,同时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并于2000年正式推行护理保险制度,绝大部分人在有需要时优先选择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养老的内容也已经拓展到包括基本护理、精神安抚、心灵交流等。我国现在的老龄化程度以及家庭结构跟30年前的日本非常相似。
二是人才分类上的差异。最新近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在2011年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养老护理的有关工作,分类上增加了“一级/高级技师”;同时也降低了一些门槛,增加了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大专及以上毕业生的申报条件等。但与日本等国相比,养老护理人才分类还是相对单一,仅根据技能要求高低分为五类,而且分工也不明确、不具体。日本仅护理类工作人员的分类就有多种,有专门负责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监管的护理管理专员;有专门负责实施护理服务的护理初任研修结业人员、护理实务进修结业人员、护理福祉士;有专门负责护理器具销售租赁的护理器械咨询师;还有负责住宅改建(装扶手,消除室内外高低落差等)的养老住宅改建评估师等。此外,为加强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的分工配合,还特别设置了不同类别的康复治疗师,另外餐饮管理也被纳入养老护理人才体系当中了。
三是培训内容上的差异。养老护理员培养要求由职业守则、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三个部分。在初级护理人员的培训上,我们和日本都规定得都非常细致。但日本更注重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强调发挥服务对象(主要指老人)潜能帮助其自立而不是单纯地代劳,培养目标中还明确了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技巧,护理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估等方面的必要性。目前,我省仅对高级护理员及技师提出了这几项要求,初级护理人员培训内容虽然细但还是比较简单。培训时间上日本大约是我们的3倍,教材的内容也更加具体和详尽,我们的培训教材仅只是一个简读本,而日本初级培训的教材上下2册,16开800多页。
四是护理人才培养条件上的差异。财政支持仍显不足,专用教学操演设备缺乏。目前我省已建立了养老服务培训补贴制度,虽然拿证上岗后有后续补贴,但1000-2000元的培训费用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先行投资(学费)的门槛依然较高,多元化的减免、奖补培训渠道没有形成。硬件设备不足,除教学辅助设备(专用教室,投影仪,白板等),省内相当多的培训机构没有专用设备及操作演练用具,如护理专业床铺、移动马桶、洗浴设施、各种拐杖、轮椅、各种扶手、急救设备等。日本的护理初任研修培训的市场价格多在5-7万日元(折合人民币3300-4600元)之间,可以申请政府的技能培训补助金,一般为学费的20%。此外也有免费的渠道:培训学校有全额返学费制度,即取证后到学校推荐的机构就业即可;由机构出资参加培训课程,然后培训取证后服务一定期限;通过政府就业指导机构申请参加免费培训课程,申请通过率约为20-35%。所有培训机构都配备完善的培训设备。
五是专业培养机构设置上的差异。我们护理人员培养主要分两类:一是依托有实力的养老服务机构组织开展养老服务人员培训,重点培训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安全管理等内容,这是目前最主要的培养形式;二是支持高职、中职院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开设有关专业,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高职中江苏有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设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是管理。在专科层面因为有护理专业,所以多以“大护理”专业来应对养老市场的护理需求,“以宽对专”,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包含一点“老年护理”课程,在实训中设置“老年护理及养老实训中心”,开展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目前本科层次定位在老人护理的几乎没有。总的看学历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目前主要还是在专科。我们在养老护理人才培训机构的设置层次划分也不精细,机构的数量、覆盖面不够完善。
具体建议:
(一)健全养老护理人才分类,提高精细化、专业化水平。确定不同人才的专业范围,以实现专业互助、功能互补。比如大学或高职高专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可引导为护理计划制定管理监督类人才;培训学校则主要培养护理技术类人才,另外应当增加护理器械专职管理人才以及家庭适老化改造人才等。
(二)打造多元化投入渠道,建优一批专门培训学校。加大财政支持,并通过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机构建设。同时,就培训学校的教室环境、设备要求、班级人数、学习时长、师资力量、考核要求等明确执行标准,确保技能培训的质量以及标准化。
(三)编写符合需要的教学大纲、专业教材,提高培养的实效性。制定各级各类教学标准,编写教学大纲、专业教材,逐步完善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系统。建立多样化的教学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比如将技术要领拍摄成教学视频供学员课后学习。教材的编写可参照日本现有教材,教材中要明确养老护理人员工作内容、限制(准)医疗行为等,根据危险程度,划分非专业、半专业和专业医护职能界线。
(四)开办社会大讲堂,大力提高全员养护理念。受传统孝道的影响,短期内养老护理依然会由子女担任主力军。建议政府部门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相关讲座,向社会宣传养老护理的专业性理念,从而逐步改变社会对养老护理的认知;适当向听众传授护理知识与技能,从而让听讲人员家庭切实收益;同时,也可以扩大养老护理人才的储备,为孕育更多专业护理人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