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0年提案
0641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建议
日期:2020-01-16 提案者:谢剑峰等18人

调研情况:

随着我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日益丰富的食材种类、食品经营模式,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虽然政府部门持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加大对不法分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并发展良好,但一些边缘问题和潜在隐患依然存在。

问题分析:

一是食品行业经营主体水平参差不齐。小型食品生产企业、作坊的出厂食品品类繁多,但生产能力、水平等没有得到提升,各种食品安全风险明显加大。食品加工小作坊管理标准不明确,无证“黑作坊”频繁出现。在食品流通领域,大中型超市总体情况良好,但超市内现制现售食品存在安全隐患,中小批发、零售商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时有发生,城郊、农村地区隐患尤重。

二是新型食品经营模式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挑战。网购食品隐患大,“网店”食品卫生差、套证或假证经营依然存在,“黑餐馆”“幽灵外卖”屡禁不止,群众既“离不开”,又“不放心”。网售食品平台合规能力建设严重不足,行政监管对第三方平台的约束效果不明显。保健食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和宣传治疗功效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集体用餐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外包食堂卫生问题多、安全隐患大,特别是农村集体聚餐(自办家宴)领域管理不严。

三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还未形成。一些行业协会仍停留在组织会员单位开展活动阶段,较少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术等服务,约束激励会员履行主体责任、合法诚信经营的机制不够健全。社会舆论在促进食品生产经营规范上功不可没,但常态化监督还不够。从事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的专业机构比较欠缺,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是一大短板。

具体建议:

为此,需要不断推进与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综合食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专家学者、互联网企业、媒体等社会力量,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公治的新局面。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许可和监管。强化依法许可,将不良企业拒之门外,从严监管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鼓励行业内部监督和舆论监督,完善小作坊、小摊贩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农村集体聚餐监管机制,完善申报备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监管方式,探索实施承办厨师记分制度。建立健全群众举报奖励、会务接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各部门联动等制度。将食品相关产品列为重点工业产品加强监督管理,多措并举将不合格产品彻底清除出市场。

二是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创新监管思路,对新兴的“互联网+”生鲜经营模式,从冷链配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规范互联网企业经营行为,督促其建立良好的溯源质量控制体系。坚持“以网治网”,发挥信用监管手段在约束平台方面的作用,营造平台自觉守法、平台带动经营户共同守法的氛围。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督促、引导外卖平台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外卖平台推动线下餐饮业主 “明厨亮灶”,逐步实现监控视频实时在线,探索实施违法行为智能抓取。

三是进一步营造社会共治氛围。畅通投诉举报途径,发动群众“人人都是监督员”,让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更大力度发挥食品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向政府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积极向会员宣贯法律法规和政策,鼓励协会制定多种形式的行规行约和自律规范。扶持培育专业培训机构,作为监管部门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有力补充,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核。鼓励媒体多曝光食品违法行为、多报道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持续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专项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