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0年提案
0539 关于我省港口物流供应链创新及应用的建议
日期:2020-01-16 提案者:高健等2人

调研情况:

近年来,我省的港口物流服务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空间布局上看,供应链物流的发展路径呈现“苏南引领, 梯度推进”的特征。苏南港口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紧跟“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型。伴随产业转移的推进,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供应链物流资源加速向苏中苏北地区推进,逐步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供应链物流资源共享和网络化发展格局;从服务功能上看,港口供应链物流大多围绕运输、仓储和配送环节的一体化,部分企业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拓展至物流金融、咨询方案设计、采购与分销执行等增值领域。但多数供应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尚未实现与企业战略层面的深度融合。在供应链体系构建上,平台搭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发展困难;大部分港口供应链组成单位之间分割经营,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式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供应链,难以提供多方位、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普遍港口的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结构性矛盾突出。

问题分析:

(一)观念落后,供应链意识淡薄

 部分港口管理层的思想及经验理念较为传统,对现代物流重视度不高,在行动上落后于现代物流蓬勃发展的节奏,港口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装卸、仓储层面上,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已经不能适配现代物流的高效需求。

(二)运作流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

由于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科学系统规划致使供应链基础设施整体构建尚不完善,港口供应链物流模式各个节点的业务衔接上也不完善性。港口供应链服务不连贯造成港口整体运作不通畅,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导致一些基础设施闲置,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运营成本。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首先,物流信息的标准化低,物流活动需要物流信息系统把供应链上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整体,这需要在编码、文件格式、数据接口、EDI、GPS等相关代码方面实现标准化,以消除不同企业间的信息沟通障碍,阻碍信息一体化的进程。另外,除了张家港市,其他省内港口城市缺少以政府为主导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缺乏以EDI、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沟通物流企业以及相关工商企业的信息平台,严重制约港口自身供应链体系的创建。

(四)缺乏人才支撑

现代物流供应链技术是将物流技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金融技术的高度融合,推进物流现代化过程对人才支撑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复合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管理机制不活和港口转型升级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港口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掌握现代物流技术能力的人才,高端的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困难。

具体建议:

(一)转变观念,推动物流供应链体系创建

目前港口之间的竞争正在逐渐演变为港口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港口应该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用一体化的服务方式代替传统单一的服务方式,进而将各运作环节纳入供应链系统,加强港口物流供应链相关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构建自身的物流供应链体系,创造系统成本最低的功能性服务网络,实现港口物流供应链一体化。

(二)发挥政府在港口物流供应链中积极引导作用

一是在政策和资源利用上给予倾斜,支持重点港口物流供应链创新项目。二是拓展港口物流供应链创新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以奖代补支持物流供应链的发展,资助能够加强物流价值链以及促进地区集群战略的创新项目。

(三)强化合作和联动发展

一是建立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联盟。包括上游的货主和供应商,中间的路上运输商,下游的班轮公司,以及海运配套服务提供商等,形成利益共同体,实施资源扩展和优势互补,减少全程物流时间和物流费用,从而可以使供应链全局利益最大化。二是结合自身区位交通优势。与铁路、船东构建战略伙伴,使港口真正地“四通八达”,避免出现“堵港”,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真正把港口打造成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枢纽。三是港区联动,形成“前港后区”格局,实现港口经济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经济共同发展。

(四)加强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搭建多功能综合信息平台

以EDI系统为基础搭建港口综合信息平台,有效整合海关、港口管理、引航局等多个相关政府部门和码头、航运、铁运、陆运、空运、贸易、场站、船代、货代、银行等各供应链环节的信息资源,实现电子数据的集成与实时交换,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航道信息系统、货运系统、商品交易系统等应用,实现网上报关、数据交换、电子商务、配载配送等多种功能。增加平台用户的覆盖范围,简化物流流程、提效降本,提升综合竞争力。

(五)基于5G实现全自动化物流运输

港口物流运输的全自动化控制依赖于无人驾驶技术,包括物流货车自动化驾驶、物流车队编队行驶、无人机配送系统以及远程物流节点控制等。5G作为新一代高效性能的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使得物流运输使用的车辆突破非视距感知、数据信息即时共享等技术的智慧化进程瓶颈,助力实现物流运输全自动化的局面。

(六)基于5G的区块链技术维护港口物流安全

依靠区块链技术能够真实可靠地记录和传递港口物流过程产生的资金信息、产品信息以及物流位置信息,5G技术提高了分布式模块之间通信的速度和带宽,保证了信息传递过程的实时性和高效性。基于5G网络和区块链技术的物流安全体系以架设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代替传统的服务器程序,使得可以在区块链上运行特定的合约程序,从而将隐私保护、自动化和智能带入物流安全体系,使得物流过程变得透明化,提升了港口物流供应链中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任性。

(七)加强人才培训和培育工作

一是要积极引进高素质港口物流人才,尤其是精通供应链及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只有现有港口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的自身的港口物流服务供应链;三是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全面合作,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江苏省物流供应链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