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快递绿色发展的批示指示要求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快递行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议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一、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必要性
1、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的有效措施。快递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据初步统计,仅2019年我省快递行业使用各类快递包装约25亿个、塑料包装袋约20亿个、封装胶带约10亿米、填充物约7000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加强和规范快递绿色发展相关工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其他领域的生态环保问题同步治理,既可全面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又可以有效推动快递绿色发展。
2、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促进快递业发展决策的重要举措。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号),要求在快递行业建立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快递物流包装物减量化,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建立包装生产者、使用者和消费者等多方协同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健全快递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18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8〕56号),要求加快制定促进我省快递物流行业绿色发展的标准规范,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建设绿色末端和绿色回收体系,在电子商务企业和快递企业推广使用“共享快递盒”;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快递包装循环利用,推行快递包装垃圾分类处理。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对国务院、省政府文件要求的具体贯彻落实。
3、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十三五期间,我省快递业发展迅速,每年都保持着30%左右的增幅,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9年,全省快递业务量已达57.4亿件、业务收入618.6亿元、人均收投快件量超过130 件,预计到2025年全省快递业务量将突破150亿件、业务收入将突破1500亿元、人均收投快件量将超过300件。快递行业已发展成为我省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服务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已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绿色发展是快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可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保障提供推动力。
问题分析:
二、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可行性
1、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改革为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保障。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由地方承担邮政业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职责,承担相应支出责任,要求属于地方财政事权的,原则上由地方政府通过自有财力,确保地方承担的支出责任落实到位。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改革和支出责任划分,为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财政保障。
2、我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成果为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创造了条件。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我省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2015年3月,省人大颁布《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财政支持,重点用于绿色建筑区域示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合同能源管理、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示范等。2015年9月,省人大颁布《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明确省人民政府设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2017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省住建厅《江苏省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办法》(苏政办发〔2017〕136号),明确要利用现有物流体系,探索开展废弃电子产品、包装物等再生资源品种逆向物流体系建设;要求各地制定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和收费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垃圾分类的投入。2018年10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苏发〔2018〕24号),要求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镇、村、工业园区(聚集区)建设工作。充分运用我省现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可以有效推进快递绿色发展工作。
3、我省部分地区的试点为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参考。近年来,省内相关地市结合本地实际,将快递绿色发展与当地生活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常州市积极用好生活垃圾分类的补贴政策,由第三方垃圾分类回收企业为快递网点垫资配置绿色回收箱并每日上门回收各类包装废弃物,再以回收物价值抵充制做回收箱的垫资,迅速在市区快递网点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并依托快递网点建立起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网络。徐州市在“无废城市”试点创建活动中,将快递行业包装减量和可循环列入“无废城市”试点创建指标任务,研究制定邮政行业“无废细胞”创建标准,积极推动把邮政行业列入环保鼓励政策支持范围。常州、徐州等地的积极探索,为我省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样本和借鉴。
具体建议:
三、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议
1、将快递绿色发展纳入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建议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中列入快递绿色发展内容,在我省环境污染治理相关预算中增加邮政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并将快递绿色发展作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乡镇、村、工业园区(聚集区)建设和“无废城市”建设的考核指标。
2、将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整合推进。建议省住建厅将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列入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广常州等地工作经验,引导第三方回收企业与快递网点合作,在快递网点设置包装物回收装置,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网络。
3、将推广快递绿色包装与推行限塑令、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建议省发改委、财政厅将快递绿色包装列入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相关工作,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快递企业深入推行限塑令,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物、填充物、胶带,减少不环保塑料封装用品的使用。
4、将绿色快递园区建设列入绿色建筑示范。建议省住建厅在组织绿色建筑区域示范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示范申报时,引导快递产业园区、快递分拨中心积极申报,并指导其做好相关规划、设计、报批、实施、验收和运营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