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0年提案
0506 关于促进江苏省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业 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建议
日期:2020-01-14 提案者:朱共山

调研情况:

以太阳能光伏、风电为电表的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一张名片,江苏省的光伏制造业一直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江苏省是我国光伏产业完备程度最高、产业规模最大、企业集聚度最高的省份。截止2018年底,江苏省光伏相关企业超过600家,产值近4000亿元,产品出口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跃居国际前列。2018年以来,江苏在多晶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产量稳定增长。2018年江苏光伏电池生产表现突出,太阳能电池产量达36GW,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38%。

问题分析:

与此同时,由于光伏发电终端市场产品的属性单一,成本压力下,规模经济模式是企业竞争的主要策略。加之光伏发电补贴退坡,市场倒逼企业的成本降低和产品技术迭代。行业主要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建产能扩展一直程加速上升的态势,行业竞争中产生大量低效和无效的产能不断的退出市场。叠加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融资的不利影响,主要光伏龙头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来自融资和经营管理的风险也不断累积!

江苏省一直以来在“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省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与专项资金项目,推动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建设,提升企业“两化融合”体系建设和管理能力。

具体建议:

江苏的新能源发电装备制造已经进入发展的转型和升级时期,企业规模空前扩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需要在“中国制造2025”的指引下,重点优化省内产业布局,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益,省新能源制造行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建议如下:

一、梳理省内各地区的新能源制造业发展现状,根据产业基础、企业集聚程度、环节承载能力和人力资源现状,鼓励优势产业园区做大做强和产业集聚。

二、在国家工信部《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和“合格准入”的制度的框架下,设立在企业产业规模、智能制造、生产效率、生产效益、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方面一揽子更高要求的准入或引导机制,提升企业进入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制造门槛。

三、整合“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技术改造综合奖补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加大在新能源制造行业的鼓励和引导力度。引导企业通过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实力的规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