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0年提案
0486 关于加强现代供应链创新 助力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日期:2020-01-16 提案者:致公党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现代供应链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被明确列为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领域。我省重视并积极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颁布了多项政策推进现代供应链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分析:

一是供应链企业存在信息孤岛。随着政策的推动,各行各业积极开展数字化供应链建设。然而,尽管部分企业的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做到了数据化和可视化,企业之间却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二是现代供应链管理人才短缺。全国仅有8所高校开设“供应链管理”专业,且多数是 2019年才开始招生。我省多所高校的专业设置还未从物流管理转型至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课程尚不能满足现代供应链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虽已有一些供应链学会、行业协会,但均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尚无法在培育行业人才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三是供应链平台建设滞后。供应链平台建设耗资巨大,单一企业无法承担开发平台的巨大资源投入,导致绝大多数行业缺少供应链平台或平台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投入使用的供应链平台,也呈现功能单一的态势。

四是供应链协同管理水平不高。我省虽积极开展多行业协同发展试点培育工作,引导企业加强供应链协同合作,然而由于供应链成员企业缺乏协同观念,加之各企业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仍存在协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五是供应链风险管控能力较弱。我省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卖家或买家过于单一,在行业供应链中地位偏低,难以管控供应链“断链”风险。同时,现代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供应链金融风险扩散可能会引发供应链崩溃甚至诱发重大社会风险,但目前管控供应链金融风险扩散能力较弱。

六、供应链绿色化进程较缓慢。首先,供应链企业资源利用率较低。由于目前供应链企业之间共享资源机制尚不完善,使得供应链企业的冗余资源通过共享的方式利用率较低,以货车运力利用率和装载率为例,物流运输车辆的空驶率达40%以上。其次,供应链领域包装物回收率较低,尚未构建完整的包装物回收体系,且多数消费者缺乏包装物回收意识,这些都使得包装物并未实现高效的回收利用。

具体建议:

作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现代供应链是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为此,建议:

一、强化信息共享意识,推进企业数据交换

建议由商务部门组织现代供应链管理领域专家和优秀供应链企业开展专题讲座、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增强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开放和共享意识;组织相关人员研究阻碍不同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因素,并根据结果制定行业间的数据交换标准,甚至可以邀请核心企业开发有关数据交换软件,供上下游企业免费使用,从而破解企业间信息交换的难题。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一流人才供给

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高校增设“供应链管理”专业,同时推动“物流管理”等专业向“供应链管理”专业转型,提高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供应链学会、行业协会要加大与高校或企业内一流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联系,定期举办现代供应链管理研修班,使供应链企业的现有员工转型为现代供应链管理人才。 此外,要加大海外人才高层次现代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

三、推动行业平台建设,完善行业平台功能

缺少供应链平台会导致企业间尤其是中小企业间难以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换,从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协作效率。建议工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并联合部分骨干企业,通过共享平台股份的方式携手打造覆盖业务全流程的“一站式”云服务平台,并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降低中小企业使用平台的前期成本。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邀请技术专家协助企业设计和优化平台功能和商务模式,推进现有平台的完善工作。

四、树立协同共赢观念,提供信息系统服务

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统一采购或联合龙头企业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或者企业协同软件,以较优惠的价格提供售卖给中小企业或者提供一定年限的免费使用机会,并邀请专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团队进行相关培训。召开推广会,邀请具有丰富供应链协同管理经验的优秀企业进行成功经验分享,树立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协同共赢观念。

五、支持建立行业联盟,完善风险管控体系

着力提升供应链风险管控能力,鼓励行业协会牵头建立行业联盟,由“航母”行业联盟向尽可能多的国际卖家或买家统一采购或供货,这不仅可以增强我省企业对行业供应链的掌控能力,规避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卖家不能供货或买家不能购货引发的供应链“断链”风险,还可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定期发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报告,为金融机构信贷风控提供有价值的决策情报;完善供应链金融风险事件应对机制,科学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事件评级机制,根据实际发生风险事件的情况,及时选择并启动相关应急方案,防止进一步扩散。

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包装回收制度

首先,提高供应链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激励企业联手共同打造供应链企业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建立供应链企业资源共享机制,支持发布供应链企业资源供给和需求信息,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供应链企业冗余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完善供应链包装物回收制度。为了实现供应链包装物的有效回收,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将供应链包装物回收责任主体确定为物流企业,并采取措施激励物流企业采用可再生、可复用的包装物以及积极回收包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