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职工疗休养是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养福利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低职工疾病率、恢复与增进职工身体健康、提高职工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近年来,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国总工会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按照职工所需、工会所能、普遍受惠和面向一线等原则,实施了职工疗休养等服务职工实事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做好职工疗休养工作,是工会顺应新时代要求,与党政同向,与企业同行,与职工同心,更好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
问题分析:
依法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养权益,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建立完善职工疗休养制度,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是恢复与增进职工身体健康、降低职工疾病率、促进广大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也是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保持职工充沛体力和高昂劳动热情、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事业的有效举措;是工会保障职工权益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职工群众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具体体现。
开展职工疗休养工作意义重大,一是有利于提高职工群众的社会地位。职工疗休养是对一线职工的关爱和尊重,有助于推动实现职工的体面劳动和尊严生活。二是有利于点燃职工群众劳动热情。职工是企业财富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源泉,组织职工疗休养,可以有效提升职工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迸发更加积极的劳动热忱。三是有利于建塑工匠精神。没有推己及人的关爱与体恤,难以形成工匠成长的氛围,职工疗休养让职工切身感受到工作不仅是自己谋生的手段,还是尊严、体面的承载,有助于培育精益求精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当前,职工疗休养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工疗休养政策规定仍需健全。虽然宪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中明确了职工的疗休养权利,但缺乏具体的刚性制度规范和保障实施细则,职工疗休养工作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限制。二是职工疗休养工作机制仍需完善。虽然国家财政和各级工会经费,对职工疗养院开展疗休养活动给予一定补助,但多数企业事业单位没有在职工福利费中足额提取疗休养费用,职工疗休养的覆盖面仍然较小,部分职工疗养院的服务设施未得充分利用。三是职工疗休养的社会认识仍需加强。虽然职工疗休养得到了职工的普遍欢迎,但社会层面对职工疗休养工作的认识仍有一定偏差,特别是部分企事业单位对实施职工疗休养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具体建议:
为充分发挥职工疗休养工作的服务传导功能,更好地普惠服务职工,不断增强企事业单位对职工的凝聚力,有效激发广大职工投身生产发展的劳动热情,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们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疗休养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职工疗休养有关劳动保障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基层的落实,切实维护和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养权益。
2.进一步建立完善职工疗休养政策规定,从疗休养对象范围、疗养时间、疗养地点、疗养项目、费用支出、组织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加强职工疗休养事业的规范化管理,努力让职工休息休养等权益在制度框架内得到更好保障。
3.进一步明确疗休养对象范围,疗休养要面向广大职工,以生产、工作一线职工为主,优先考虑长期从事有毒有害(或工作强度大)岗位的职工、各类先进模范人物、优秀产业工人,照顾因工负伤或即将退休的职工。建议参照上海、浙江等周边省市的做法,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纳入到疗休养范围,按干部管理权限严格控制比例。
4.进一步健全职工疗休养工作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职工疗休养事业的资金支持。企事业单位应依法依规在职工福利费中足额提取疗休养费用,严格按照提取数额比例和使用范围规范支出。尽快出台职工疗休养费用的使用细则,积极探索建立激励性和约束性相关制度,推动各地职工疗休养事业及活动的持续健康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