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0年提案
0189 关于加快我省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建议
日期:2020-01-13 提案者:民建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我省职业教育教育资源丰富,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两张皮”现象多年难以解决。

问题分析:

突出表现在: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效能较低,中职学生首次就业的两年流失率近乎100%;二是政府主办的职业学校受人事、财政等行政管理制度约束,办学活力不足;三是相当数量的企业受企业规模所限和劳动力流动性所扰,难以开展有效的在职职工培训,市场上也缺少有效的培训模式。

具体建议:

1.科学认识“普职比”,尽快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1983年,中央提出“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这一政策延续至今。实践证明,地区经济发展对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需求存在地域差异。江苏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技能水平的要求明显高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初中毕业生只有十五六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期,在没有接受高中教育,缺少物理、化学基础科学训练的情况下,不利于成长为我省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层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用中考招生投档线控制“普职比”,虽然保证了职业教育生源,但过早的教育分层背离了全省人民对接受普高教育、高等教育的诉求。我省“普职比”近年有所提高,建议加快步伐取消中考“死亡线”,扩大普通高中规模。逐年压缩初中毕业三年制中专的招生规模,条件成熟时停止初中毕业三年制中专招生,尽快在全省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提高人民整体受教育水平,发挥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蓄水池”的作用。

 2.试点高职院校“事转企”,推动职业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我省应该加快职业教育试点改革,降低民办职业教育准入门槛,规范行政审批和管理。开展职业教育学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改变目前以政府部门兴办为主的职教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中介机构以市场化、产业化的经营理念举办职业教育。可在部分地区开展高职院校“事转企”试点,通过大胆试错和积累经验,探索建立“政府监管、企业主办、产教一体”的职业教育模式。

在高职院校招生模式上,可以考虑针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申请入学制。在教育目标上,以帮助学生通过各级各类技能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高职院校的努力方向。在教学模式上,以学分制取代三年或者五年的全日制教学,初期可考虑学分制与全日制并行。在社会认同上,建立职业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职称之间的无缝衔接机制,免申报、免评定,凭职业技能证书即可无差别、无阻碍享受相关待遇。

3.搭建公益性企业职工培训服务平台,化解企业在职职工培训困境。建议由政府主导搭建公益性企业职工培训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企业需求,提供培训服务产品,引导大专院校、职业学校、培训中介机构竞争,以为企业量身定做、送教育培训上门的形式深入企业内部开展各种继续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考虑通过减免返还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优惠税收等形式鼓励企业大胆开展在职职工培训。

同时,做大做强社区教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免费退转军人、再就业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甚至普通社会群众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建立学分银行,服务全民就业。实现职业技能教育的全民化、终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