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委员履职 / 政协提案 / 2020年提案
0092 关于以系统性思维加强我省区域供水一体化的建议
日期:2020-01-15 提案者:民革江苏省委

    调研情况: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近年来,我省区域供水一体化实现了既定供水目标,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但建好工程仅仅是开始,能否管好工程,确保工程良性运行,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才是关键。我省区域供水一体化基础设施仍有不足,供水服务水平仍有差距

    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如下:

    (一)水:水源安全和供水能力存在隐患和不足。一是部分水源地存在安全隐患。个别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仍然存在影响供水安全的违章设施;一些水源地水质易受外来客水污染。二是供水能力仍有缺口。水厂供水能力是保障城乡供水稳定运行的基础,但目前部分地区水厂的供水能力明显不足,由于水压低、水量不足,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出现经常性停水现象。

(二)管:农村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农村供水管网破损多、漏损率高,致使水压不稳、水质受损等。特别是管网破损后,农村管道线路地处偏僻难以发现,维修力量薄弱,不能及时维修,外来物质可能进入管道影响水质,还有部分老旧供水管网材质不安全,带来了供水安全隐患。

(三)财:农村区域供水亏本运营问题较为突出。自来水供给作为公共产品,虽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国内外经验证明,保本经营、略有盈利是供水服务能够提供可持续、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供水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长期处于亏本运营状态,因此带来了服务水平低下,维护不及时等系列问题。

    具体建议:

一、“保、调、提”并举,确保供水安全充足

(一)严格水源地保护,做到最高级防护

要从源头抓起,注重水源地生态修复,结合生态河道建设,围绕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水源地上、下游及干、支流的综合治理,系统整治水环境。对水源地违章建筑、违规生产经营活动,要加大清理力度,确保水源安全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要完善水源地应急机制,实现水质在线监测与预警、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修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水源地保护应急演练。在水源地受客水污染时,能第一时间处置,不断提升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能力。

(二)树立全省一盘棋思维,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

要突破行政区域思维限制,通过在相邻区域预留主管网互联互通、独立计量的硬件空间,提升区域调水能力。既可以在在个别水源地受污染时,作为备用管网实施应急供水,也可通过水资源调配,实现供销平衡。

(三)加快新建扩建水厂进度,提升供水能力

要按规划及时启动、加快各地新建和扩建水厂的工程进度,从根源上保证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

二、“软、硬、维”结合,确保供水高效节能

(一)加强协作,加快进度

各地、各部门要把管网改造工作作为大事要事来抓,做好各部门的协作和分工,加快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共同努力更好更快推进供水区域一体化工程。

(二)狠抓质量,确保长远

供水工程的核心是工程质量,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建立健全质量终身负责制。要开展工程质量巡查,采取飞行检查等方式,对管道熔接、管材卫生性能、管材物理性能、管道埋深、土方回填、水表安装、机电设备、安全措施八个方面,加大工程质量抽检频率,强化工程建设监管,建成一批精品、优质工程。

(三)强化维护,提升服务

供水企业要主动联系当地用水单位及居民,发放供水服务卡,设立并对外公开24小时服务热线及投诉监督电话。明确片区供水抢修责任人。供水管道突发性爆管、折断等事故,应在接到报修电话起4小时内止水,并立即组织抢修。管道修复期间,若连续超过12小时不能恢复正常供水,供水企业应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

三、“增、降、补”同步,确保供水长久持续

(一)应收尽收,增加水费收入

推进水表规范计量全覆盖。对于区域供水乡镇接入点、乡镇公共设施、所有行政村和农村集中小区全部安装总表,校准校核农户供水计量设施,彻底解决农村供水计量不准问题;提高水费征缴信息化水平。在供水企业定期抄表之后,水费账单以短信、微信推送或自助查询等方式通知用户,开通微信、支付宝自助缴纳渠道,对欠费用户实行上门催缴,做到应收尽收。

(二)科学管理,降低损耗成本

需切实加强水厂的内部管理,尽最大可能向管理要效益,不能单纯依赖提升水价去赚钱。通过设置院外水表、控制表井深度、井内保温设施、采用连体式井盖等加强保温、防盗措施,减少后期破损;加强供水巡查,确保配建的消防、绿化、公厕等公共用水点不被偷水,严格控制产销差率;做好与农房改造项目衔接,对已纳入计划拆迁区域的居民点,原则上应停止实施新的工程项目,避免建后损毁;组织对供水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有的放矢,准确掌握并能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漏损率。

(三)合理补助,实现长久运行

建立供水亏损、漏损水量分担机制。在科学、准确核定供水成本收益的基础上,参照相邻省市的经验做法和补贴标准,对因客观损耗导致的亏损予以适当财政补贴。督促各市履行运行管理主体责任,发挥财政兜底作用,低价起步,建立水价补贴机制,扭转农村区域供水亏损局面,保证供水工程的可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