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调研中,有“本土”企业人士认为,“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中小企业是区域发展新兴产业的新引擎、引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以原来的外循环为主转经济化为内外双循环的经济,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要想实现二次振兴,率先建成特色鲜明、令人向往的现代化省域发展形态,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省人民共同富裕,深化“强富美高”新江苏。我觉得需要大力促进区域差异发展 、特色发展。
建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由原来农业占GDP大头时代转化到工业占大头的时代,各地工业都是占地方优势产业,而各地的经济个性特色,个性优势都已不太突出,各地都是千人一面。在国家发展到一定的经济阶段,特别是江苏省,在经济已经达到全国第二位这种形势下,要想突破自己,实现更大的经济腾飞,需要确保经济发展既有特色又有竞争力。
具体建议:
一、省内各区域选准产业,放大区域特色优势
区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我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各区域城市、发展的潜力也在各区域城市。为推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省委省政府要紧贴各城市实际,进一步明晰各区域、城市(群)功能定位与分工,使各地主要产业有一个区域划分和差异划分。不要再把工业GDP作为各个城市区域发展的考核指标。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经济的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激励引导、示范引领各地区域经济提档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实现区域差异化、可持续发展,通过建设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地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依托自身特色,放大比较优势,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发展方式,选准主导产业,通过精准招商、驻点招商的方式,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完善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特色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形成各具特色城市名片,这样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比如:苏北中心城市应发展以农业、生态,农副产品和生态观光旅游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苏北沿海城市如连云港和盐城应发展以海洋、港口为主导的区域特色经济。
二、强壮区域特色企业,完善链条
企业兴则经济兴,企业强则经济强。从近几年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看,发展好的区域经济,或是较好地融入中心城市的产业链,做好配套经济,或是培育引进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发展一批中小企业作配套支持。调研中,有“本土”企业人士认为,“专精特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中小企业是区域发展新兴产业的新引擎、引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与当地“招大引强”拿出的优惠条件,各个地方办大小不一的无区域特色的工业园区相比,各区域应进一步加大对“本土”有特色中小企业的培育力度,并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支持其做大做强,不要像现在很多地方抛弃了自己的地方条件和特色,一窝蜂上马工业园,搞汽车产业等热门产业,这样做无形中形成了同城恶性竞争,大大的削弱了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基础,从而使得江苏各城市发展缺乏特色,更不能使得特色专业在全国形成优势发展。
三、优化区域特色,让特色人才有施展才华之地
江苏是个教育大省,省内汇聚多所各类专业院校,每年有大批的专业人才毕业来到社会,如果各区域能有自己特色产业并结合各大专业院校的专业发展。那么各类专业人才就能有的放矢地定向到相应的产业中工作,使得江苏高校的特色人才能留在江苏,而不至于流出江苏,各区域利用国家相对应的方针政策并结合院校的科研成果和专业特色,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那么江苏各高校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专长,更好地为江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