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中小学劳动教育
问题分析:
劳动教育应当纳入中小学校的必修课程。然而,目前情况是客观上存在的“空间、师资、课程”三大资源问题很容易直接影响到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全面、扎实、有效开展。当下,很多学校地处城市核心区,囿于狭小的校园场地,空间资源严重匮乏;中小学专任教师总体比例处于缺编状态,专职劳动教师的数量、专业化水平和社会认可度还相当缺乏;劳动课程的开发、完善、体系化建设刚刚起步,课程的规范化实施更有待积极探索、逐步规范。为此,面对全省范围有效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水平,提升江苏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效果和专业水准,探索建立开放性、专业化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人才库应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想基层学校所想、主动为基层学校服务的一件大实事。
具体建议:
⒈建议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面向全社会招募、选聘江苏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专业师资人才库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具体工作方案和政策保障规范。鼓励和指导各级人民政府支持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一起,根据省统一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指导意见,建立市、县两级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业师资人才库,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公布、招募、选聘一批以业余、兼职方式参与当地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教育、实施与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该师资人才库的劳动教育教师颁发兼职教师证书,并按照实际兼职的工作量情况发给统一标准的职务津贴。倡导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当支持本单位、本部门有关热心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人士参与此项工作。
⒉省教科院和劳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制订我省中小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学段要求和课程、课时、内容、形式等组织形式和项目分类意见,提出劳动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实施目标和专业分类建议,为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向全社会招募、选聘劳动教育师资提供可靠的实质性帮助和指导。
⒊鼓励各市、县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创造性地规划和设计本地区范围内中小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课程规范和评价体系,力争通过对本地区社会生产劳动和科技创新劳动特色的提炼和总结,形成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和较高水平的劳动教育专兼职师资,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创造成功经验。
⒋积极鼓励全省基层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重视对中小学校全面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基层学校努力探索富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劳动教育师资人才库的建构方式和管理办法,及时组织各种类型、各种层级的专题经验交流和专业培训,努力创造富有江苏特色和校本经验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样本,以更好地引领江苏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水平的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