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情况:
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周恩来、瞿秋白等党的早期领导人都出生于江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江苏。全省现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710处。但客观现状是,在绝大部分红色场馆和基地,能买作纪念的红色文化产品不多。 2016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通知》,部署江苏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2020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研究出台《关于支持文旅企业应对疫情防控期间经营困难的若干措施》,成为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的文旅行业专项扶持政策。红色文化场馆(基地)作为打响江苏红色文化品牌的重要阵地,正积极探索相关文创产品的开发、宣传、销售与推广。
问题分析:
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目前尚有体制机制制约。
1.现行全额拨款单位财务、审计管理制度相对制约了文创产品开发和销售。公益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事文创产品开发,较难得到充分的经费保障,导致目前省内绝大多数红色文化场馆(基地)在开展文创产品开发、宣传和销售方面难有实质性进展。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现行制度的制约导致红色文创产品开发难以实现。
2.文创产品的授权开发、合作开发存在限制。我省诸多红色文化场馆(基地),已深刻认识到开发文创产品不仅具有经济效益,更具红色基因传承、革命历史接续的深远政治意义。在自身资源不足情况下,寻求外界合作成为众多文化场馆(基地)的路径选择。具体工作中,在文化授权、合作开发等方面,还有种种限制,存在三个难题。一是政策吃不准;二是规模上不去;三是缺乏一流专业人才。
具体建议:
1.用好上位政策,打造机制体制高地。2016年,原文化部等四部委出台《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对文创产品的开发打造提出了明确要求。但从目前情况看,省内红色文化场馆(基地)绝大多数未能实质性推进落实《意见》精神。建议进一步落实《意见》要求,明确文化文物事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取得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可用于加强公益服务、藏品征集、继续投入开发、人员绩效奖励等。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允许试点单位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建立保障激励机制,对文化文物单位IP资源挖掘、孵化、确权、授权、转化给予一定扶持。
2.策划“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江苏红色文化场馆(基地)联展,打造融合创新高地。整合淮海战役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场馆,周恩来故居、张謇故居等名人故居,以及梅园新村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凝聚各相关部门力量,组织开展百年千件红色文化文创产品巡展,以“红色文化+产业”为核心、“红色文化+教育”为引领、“红色文化+品牌”为方向,引进企业先进运营理念和成熟的设计研发团队,以“联展”为契机,助力红色文化场馆(基地),开拓思路、整体联动、抱团创新,合力促进全省红色文创产业提速增效。
3.整合江苏红色文创资源,做好系统设计,提供集约化服务,打造资源运用高地。充分发挥江苏文化旅游历史、地理、人文等优势,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将红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相结合,二是将红色文创产品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制作相结合,彰显时代审美理念。此外,建议省相关部门结合制定十四五规划,系统设计江苏红色文创产业改革发展,全面布局政策、平台、标准、人才以及促进开发、展示、销售等集约化服务工作;同时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场馆(基地)所承载的革命精神、英雄主义、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中华文化等,扩大红色文化的教育力、影响力和传播力。